第114章 犯天颜



    话音一落,满座皆喜,一时之间,山呼万岁、千岁之声不绝于耳。

    而高台上三人,却是纹风不动,镇定自若,面带笑容,微微抬手。

    小皇帝莞尔,“平身吧。”

    “多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皇帝端坐不动,心下却急得有些坐不住了,他早就想看别人认认真真比箭了,哪想听他们念这些万岁之声啊。

    齐璞瑜看着下方渐渐活起来的人,嘴角扬了扬,若有所思地看向了小皇帝,“皇上学箭可也有不少日子了吧?可想下场一试?”

    “啊?朕可以吗?”小皇帝险些从位置上蹦起来,跃跃欲试地看着他,“齐叔伯,我也可以下场比试吗?”

    齐璞瑜正要点头,另一边的冯九卿却笑着道:“皇上要下去比试当然可以,但皇上如今年纪小,力气轻,别人的射程都是百米,皇上的射程却只有十米,听起来似乎不怎么好听。”

    小皇帝一片丹心霎时间被浇了冰水,委屈巴巴地嘟着嘴,盯着冯九卿直眨眼。

    母后也太打击人了。

    冯九卿被他看得有些心虚,伸手摸了下自己的下巴,正色又道:“哀家听闻皇上箭术见长,但这场上都是成年男儿,就是比下来,只怕也不甚公平,皇上若是想射箭,不若等过两日自由狩猎之时,哀家陪皇上同去如何?”

    小皇帝立刻转悲为喜,“真的吗?母后也要上场?”

    冯九卿对他眨了下眼睛,也是十分期待,“自然,哀家岂能让皇上一个人在场中策马奔逐?”

    小皇帝激动地看向齐璞瑜,“那齐叔伯呢?齐叔伯也陪我们去吗?”

    “嗯,”齐璞瑜扫着底下的人,意有所指道,“这样的地方,臣自然要陪着皇上与太后,免得有人的箭射错了方向。”

    小皇帝一怔,有些疑惑地看着他,冯九卿心知肚明,却不言语,只将目光投在了底下的比斗上,忽瞧见从左往右第三个箭靶子竟是次次十环,那打分的棋子插得了三支,旁边的人也多露惊色,可见不能作假。

    孔夫子有言:君子无所争。必有,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自古都说君子无所争,此话是否现实再切不说,但这射箭夺魁之斗却是相对公平的,更莫说这春猎场上。这场上的箭都是齐璞瑜所准备,射箭之人只需上场,其眼里、臂力如何,目下便能评断。

    “那人是谁?”冯九卿有些好奇,“此人倒是百发百中,却不知是哪家的儿郎,竟有这等本事。”

    齐璞瑜也被那处吸引,但距离太远,而场上之人太多,他也看不大清楚,便招来薛放问:“那三箭十中的公子是谁?”

    薛放看了一眼,笑道:“哦,是他啊。王爷没瞧见吗?礼部尚书大人可就在身后给他加油助威呢。”

    冯九卿惊讶,“竟是尚书大人的公子?”

    “回禀太后,此人并不是尚书公子,却是尚书的远房侄儿,姓柳名奇,字长青的,”薛放摸着自己的长刀想了想。

    “听说是一个月前往这里投奔来了,本是个诗书簪缨之族中的少爷,不想家里出了事,这才来的。”

    礼部尚书带来的人,冯九卿忽地想起之前自己倒是看过此人一眼,确是浓眉大眼,温文尔雅地坐在那里,生得倒是有几分俊秀,没料到竟也是个惊艳之才。

    “此人箭法甚是不错,却没想到竟是诗书之家,”冯九卿不无感叹,“摄政王以为此人如何?哀家看,倒是个值得培养之才。”

    齐璞瑜细看那柳长青,见他胜而不骄,又中靶心,礼部尚书高兴得直拍膝盖,他却回头轻轻颔首,面上淡淡的无甚表情,很是稳重,不由也点了点头。

    “此组之后,将此人请上来。”

    射箭之比共有两天,因为人数众多,分了数组,一组一组选出拔尖的,再将这些拔尖的人聚集在一起,比赛排名,择个长短,将来文试武举结果如何暂且不说,但若是遇见了战事,这些人却是第一个值得考量的。

    薛放笑着告退,将他们的意思与那礼部尚书一说,就见礼部尚书远远对着他们一拜,不知对柳长青吼了一句什么,柳长青下意识看向了高台,两侧的人都惊讶地打量起了柳长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