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千年古城 多灾多难-第2/3页





    “走后门儿?老根叔,这是为什么呀?”

    “我告诉你啊。方家,那可是林安县数一数二的富豪大户,在整个华北那都是数得上的好人家。你跟小六子还没结婚就先私下生出了孩子,他父母肯定是不知道啦,现在你又自己个儿带着孩子去上门认亲,你这不是等于抽打方家的脸面、污损方家名声了吗?所以,为了能顺利认亲,你去方家时不能带着孩子走前门儿,只能悄悄秘密地走后门儿。田姑娘,你可得记住了啊。”

    “哎,我记住了,谢谢老根叔,过几天我就去试试。”

    “田姑娘,你去方家的时候,可不能像今天似的这么愣头愣脑的,方家是大户人家,可讲究了,你得懂规矩、懂礼数才行。你还得琢磨好了怎么跟老家儿说话。要不介准得让人家轰出来。”

    “谢谢老根叔,我都记住了。”田媛秀起身要走。”

    “田姑娘,你先别急着走,俺有话还没说完呢。你听俺说,如果你到了方家没找到小六子,你就赶紧出城往南走,先去盛仓村找找。前些时候,日本鬼子大扫荡,把八路军全都围在盛仓村里了,打得昏天黑地的,打得那叫惨啊,俺在村子里见到了小六子。后来,俺听说八路军都冲出去了,转移去了水河村。如果在盛仓村没有找到小六子,你再往西偏南走到水河村去找。俺估摸他可能也去了水河村,到了那儿就应该能找到。”

    “盛仓村?水河村?老根叔,现在兵荒马乱到处打仗,他不躲在县城家里待着去那两个村子干什么呐?”

    “我告诉你吧,小六子现在是八路军的连长,你到了水河村一打听方连长准能找到他。你听俺的准没错儿。”

    “哦?方济仁参加了八路军?这可太好啦!我一定去找,一定要找到他,以后我和孩子就有依靠了。老根叔,谢谢您。”

    林安镇。永安客栈。徐老板站在柜台里,一边翻着账本一边打着算盘。看着账本上经营亏损的数字,他越算越烦。

    石头挑着两筐新鲜的时令蔬菜走进客栈店堂。他放下扁担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肩膀,摘下大草帽一边扇着脸一边说:

    “老板,您要的菜都送来了,这次可不能再赊钱了,您连上次送来的菜一块儿都给我结了吧,我也好跟东家有个交代。”

    徐老板听了一惊,抬头一看是石头,放下账本和算盘走出柜台,走到门口机警地向外四下看了看,然后回身走到石头身边小声问道:“石头,你怎么这个时候到这儿来了?你不要命了?这几天鬼子和特务盘查得可严了,还抓了不少人呢,你不是去……”

    石头把草帽放在柜台上小声说:“是啊。我都瞧见了。街上到处都是鬼子和侦缉队,跟疯狗似的。我从镇南门走到这儿就被盘查了四回。大舅,镇里出什么大事儿啦?”

    “可不是出大事儿了嘛。你真不应该这时候来啊。”

    “大舅,我来找您有要紧事儿,不来不行啊。”

    徐老板抬头向门外看了一眼:“好,你跟我到楼上说去。小安子,先把菜挑到厨房去,然后在柜台这儿盯着点儿。”

    林安县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部,紧邻连绵起伏、重峦叠嶂、险峻巍然、雄伟壮丽的太行山,北望内蒙古,东北连通北平、天津,东眺渤海,南接一望无际、平坦广阔的华北大平原。林安县建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最初的村庄、集镇、小镇、小县城经过一千多年的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拥有平原(90多平方公里)、山区(30多平方公里)十几个乡镇、一百多个大小不等的村庄、几十万人口的冀西大县。林安县平原地区盛产优质小麦、冀西水稻、玉米、高粱、大豆、棉花,西部山区出产木材、牛羊、多种野果、各类山货(核桃、榛子、栗子、蘑菇、木耳等)、兽皮(野猪、野兔、狼等皮张),通玉河里有各种肥美活鱼,月明湖中的莲藕、螃蟹令人垂涎。几十年前,山里发现、开挖煤炭、铁矿。这一切,吸引了众多外县、外省的商人和普通民众前来林安县定居讨生活。和平年代,不同的人们在五行八作中各自忙碌,生活得平静安逸。战争乱世时期,人们抛家舍业、全家男女老少逃往山区躲避战乱兵火。历代各个时期战败的军队、遭官府通缉的山贼匪寇、被江湖追杀的亡命之徒,从华北各地一路烧杀劫掠一路抓兵、抓夫逃往山区藏匿隐伏、喘息休整,以图东山再起。如果没有战争,林安县一定是富饶繁华之地。但是,一次又一次惨烈的战争,把林安县一次又一次无情地推进水深火热之中。由于林安县四通八达、物阜民丰、人口较多,渐渐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林安县历代统治者,不惜耗费巨资、民力,修筑高大坚固城池,编练兵勇,储存物资,以备一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