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 招抚(三)-第3/4页
“汉民,你可别怪宋大人,他对朝廷的做法也很不满,这中间可能有些变故,你且在保德呆段时日,也许朝廷随后就有封赏。”张道浚追出来对李榆说道。
“让我回家是好事啊,朝廷的封赏对我有个屁用,还不如给我些粮食实在,子玄兄,宋大人对安置流民作何打算?”李榆笑着回答。
“剿贼难,安置流民更难呀,宋大人曾与延绥巡抚洪承畴、陕西巡抚刘广生商议遣返流民,但那两位大人一口回绝,而且下令陕西沿河州府严禁流民入陕,这条路行不通了,你提过的移流民在保德、河曲屯田垦荒更不行,这需要耕牛、农具、种子还有口粮,朝廷都拿不出来,大人正上书请求移民实边,你的丰州有的是土地,安置流民的差事最后很可能还是落到你的头上,你先做好打算吧。”
“休想,丰州养活五万人都举步维艰,宋大人硬塞给我二万人,我咬牙认了,现在还想塞人,你们打算拖垮丰州吗?办不到。”李榆怒气冲冲地走了。
“李汉民,这恐怕由不得你!”张道浚冷笑着喊道。
李榆回到营中,马上召集众将及义军首领,宣布山西巡抚的命令,下令各部做好准备,两日后出发,众将骂骂咧咧一阵才散去——去他妈的狗屁朝廷,打了半年多的仗,军饷还欠着就急不可耐赶他们出关,这也算人干的事!还是人家泽州的士绅、富豪有良心,多少给了些钱,总算没空着手回家了,义军首领们却很平静,留在这儿山西人饶不了他们,回家官府正拿刀等着他们,到保德和扑天雕、点灯子混在一起更安全,虎大威和猛如虎俩人还挺满意,关内毕竟要比关外好过得多,编入山西镇也是个不错的结果。
等众人走了之后,白安、周遇吉、丁启明和金国鼎等一帮军官又回到大帐,周遇吉和丁启明代表大伙表态,绝不离开丰州军,李榆到哪他们到哪,李榆瞟了一眼他们,除了白安之外几乎全是京营军官,他心里明白怎么回事,山西剿贼军里的延绥军官和京营军官始终不和,以虎大威、猛如虎为首的延绥军官人多势众,俩马贼又蛮横不讲理,处处要压京营军官一头,双方从石楼开始就摩擦不断,如果不是白安这个厚道人从中调解,早就打起来了,分道扬镳也是迟早的事。
“丰州以后的日子会很苦,你们想好了就跟着我走吧,不过要把山西招募的兵留下,我不想出关时闹哗变。”李榆点头同意。
“我们这些人大多是辽东人,家早就没了,无牵无挂走哪算哪,能找块安稳的地盘安个家就知足了,这辈子就赖上你了,你可不能不管我们。”周遇吉笑着答道。
“老白,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你得留在山西,”李榆见白安张着嘴想说话,挥手阻止了他,“山西剿贼军在你手里我才放心,老虎头、猛如虎这两个人打仗没问题,就是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我真怕他俩为了立功受赏,把队伍糟蹋了。”
白安叹了一口气:“那我就留下吧,我就是心里发慌,跟着你打仗痛快,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以后文官指挥我们,真不知道仗会打成什么样,真舍不得那面黑鹰旗呀!”
李榆盯着白安说道:“白大哥,你记住,弟兄们的性命比什么都金贵,绝不能让人胡来,以后走投无路的时候,丰州也是你们的家。”
两日后,丰州军启程出发,张道浚、张鹏云、张光奎等泽州大佬带领士绅百姓夹道欢送,兵备道王肇生和阳城知县杨镇原也跑来说了几句好听的话勉励李榆,顺便把凑出来的一些钱粮移交丰州军。
王重新带着两架马车跑来,见到李榆就说:“大人看看,两门崭新的五百斤铁炮,炮架、子铳也配齐了,大人可要记住小民,以后需要铁器就找我,我给您打大折。”
丰州军出了阳城分为两路,白安带领山西剿贼军赶赴太原,李榆则带丰州军和流民向平阳府开进——宋统殷不允许流民进入太原府地界,只能多绕些道,六万多流民,男女老少一大堆,长途行进就是麻烦,车辆全部集中起来统一调配,老弱妇孺有车坐还能省些脚力,粮食辎重只能交给流民中的青壮肩扛背挑,整个队伍拖拖拉拉有好几里长,丰州军的骑兵负责开路、警戒,步兵则努力维持队伍秩序,王自用、白玉柱等义军首领也卖力,前后奔跑着大呼小叫,招呼自己的部众加快步伐跟上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