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 招抚(三)-第2/4页





    “滚,你们俩都滚开!”李榆冲上来一脚一个,将虎大威、猛如虎踹到在一边,王自用、白玉柱等义军首领们走来跪倒在地,沁水河边随即哭声一片,李榆为王嘉胤合上双眼,向他拜了一拜,低声对王自用、白玉柱说道,“你们把王老哥埋了吧,找个隐蔽的地方,别让人伤了尸首。”

    沁水河边,十五万义军人口缴械投降,巨贼王嘉胤毙命,本来准备舍些钱粮、死些人口,如今全免了,泽州剿贼联防局的大佬们欣喜若狂,立即向泽州报捷,张道浚当天就跑太原去了——这么大的功劳不去宋统殷那儿吹一顿,实在太可惜了。

    豪绅们一高兴,李榆最担心的流民遣散问题解决得异常顺利——范二喜又窜来了,这家伙抱着李榆的大腿不放,打着总兵府的招牌贩卖私货,现在已经混成山西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人,名头远远盖过他的主家范永斗,山西的富豪巨贾也得给他三分面子,范二喜和泽州的大佬们躲在一个黑屋子里鬼鬼祟祟商议了一天,老员外张鹏云出来讲话了。

    老员外认为泽州此次匪乱教训颇多,泽州富庶非数十万者不称富,但豪绅只顾自己发财,却舍不得给百姓好处,以至于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流寇一来响应者云集,盗匪猖獗地方糜烂,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富人,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为乡亲们做好事,那些受招安的百姓穷困至极,从贼也是迫不得已,他们如今迷途知返,今后生计正需要我们的帮助,朝廷不出钱我们出钱,不但要给他们口饭吃,还要让他们安居乐业。

    泽州豪绅响应张老员外的号召,立即行动起来,自愿出钱出力,把俘虏的吃饭、遣散的事全包下了,其深明大义让李榆也深受感动,公开表示今后泽州人到丰州行商、开作坊一律给予优待,不过李榆却不知道,泽州豪绅可没那么多好心肠,他们是绝不会吃亏的,马上要夏收了,各处的铁厂、作坊也要重新开业,他们正缺干活的人手,俘虏中绝大多数是泽州本地人,遣送回家就是劳力,干吗不用?而且剿贼联防局也暗中下令,凡从贼者一律交本村里长、粮长严加管束,其中罪行显著者及贼心不改者,各村的乡老、族长皆可扑杀之,无须报送官府,外乡的山西人他们根本不想管,打算送出泽州地界交给地方官府了事,最头疼的是陕西来的贼,杀俘的事他们不敢干,但这些人留在泽州就是祸害,干脆忍痛出些钱让署理总兵赶紧把人带走。

    豪绅们出了钱粮就心痛,这笔钱非捞回来不可,他们把主意打到官府头上,冀南兵备道王肇生和泽州知州得知大捷的消息前来庆贺,刚在阳城露面,就被剿贼联防局的大佬们拖进黑屋子,把门一关谁也不知道他们暗中商量什么,反正这两位官员愁眉苦脸进去,一脸红光出来,从此以后泽州向朝廷缴纳的税赋、加派再也没有超过七成,而且越来越低,最后干脆拖着不给了。

    泽州的官绅富豪合流了,遣散流民的事马上高效率展开,十五万俘虏中泽州当地人有九万之众,很快就走了七万,外乡的山西人也有两万人离开阳城,兵备道王肇生特意派出游击薛天禄解送他们到平阳府遣散——这些人大多是平阳府、潞安府的人,而潞安府也是冀南兵备道的辖区,王肇生不怀好意地想逼平阳府也出点血,剩下的六万人中一半是陕西人,另一半是不敢回家的山西人,豪绅们要求李榆尽快把人都带走,他们可以承担部分路上的口粮。

    张道浚回来了,还带来了巡抚衙门的公文,朝廷获悉阳城大捷,即刻下旨免去李榆署理山西总兵和援剿副将的职位,恢复李榆大同靖虏副将的职务,仍挂都督佥事衔,同时着令山西巡抚办理剿贼善后事宜,圣旨前天才到太原,老将马士麟已奉旨赶往宁武关接任山西总兵,巡抚宋统殷令李榆即刻带俘获贼众前往保德待命,并做好随时出关的准备,而山西剿贼军则开往太原府整编并入山西镇。

    李榆松了一口气,山西的活总算干完了,恢复大同靖虏副将职务实际上就是让他回家,他正求之不得呢,山西剿贼军以河曲人、保德人为主,他也没打算把这支队伍带到关外,山西镇能接手也是好事,张鹏云等泽州大佬们却很沮丧,他们已经暗中活动想让李榆正式接任山西总兵——李榆无法无天而且有些傻,这家伙坐镇山西,对他们还是有好处的,但没想到朝廷如此迫不及待就要赶李榆走,几个大佬忍不住骂了一通朝廷刻薄寡恩、卸磨杀驴的话,李榆也懒得听他们废话,高高兴兴拔腿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