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 困局(二)-第3/4页
“这是你自己作茧自缚,好人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宋大人没有催你出马剿贼?”李槐叹息道。
“宋大人听说我这里闹瘟疫,就不管我了,只叫我把人都往河西赶,我哪赶得动啊!这帮流民寻死觅活赖着不走,除非我把他们杀光。”
杜宏泰笑了:“宋大人和洪大人正在打嘴仗呢,宋大人要洪大人派兵把流民都接回延绥,洪大人就是不干,硬说陕西流民过了河就是山西流民,只能由山西安抚,他们两个神仙打仗,结果把汉民害苦了。”
李榆苦着脸说:“我现在穷的发慌,你们来得正好,就帮我把流民这摊子事接过去吧,我已经派人去太原了,孙先生给的一万两银子拿到手还能挺一段时间,范二喜这混蛋死哪去了,怎么还不来?”
范二喜两天之后总算来了,见了李榆的面就叫屈,他不是不知道保德急需用钱,而是粮价涨得太快了,以前五六钱一石米现在要卖到三两银子了,所以他跑到乡下拼命抢购粮食,然后又在太原、平阳高价出售,最后换成杂粮给保德送来。
“大统领,我可是为你立了大功,你在宁武关给我的一大堆破旧军资也卖不了多少银子,想多发几个月的军饷都不够,我拿钱倒了几个来回就不一样了,够你打几个月仗用了,我已经给你收了一万多石杂粮,陆续就给送来,虽然不好吃,但糙米、豆子也能管饱呀,反正这些老百姓有口吃的就行了。”范二喜得意洋洋地表功。
“好,你做的不错,我看你可以升百户了。”李榆点点头。
范二喜高兴地叫了一声,然后告别了李榆,又匆匆离开保德忙他的生意去了。
李槐和杜宏泰接管了流民大营,这两人都是管理政务的老手,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连新来的保德知州、河曲知县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干脆把保德州、河曲县的政务也委托俩人打理,两人这时也不客气了,权柄到手拿来就用,把两地的士绅、大户召集起来,逼着他们出钱、出粮、出人抵御瘟疫,还威胁他们说,军队已经把保德、河曲围成铁桶,谁也别想跑出去,大家要么一块活着,要么一块完蛋,士绅、大户也被他们吓住了,乖乖听他们俩使唤,保德、河曲一时间军民总动员,掀起了同心合力抗疫保家的高潮。
李槐、杜宏泰打理好内部,马上就向外伸手了,太原、大同乃至榆林一个也不放过,他们把保德河曲的疫情说得异常严重,当地军民凄惨无比,似乎各位周边大佬再不拉一把,明天瘟疫就会传遍山西、大同甚至河西的延绥,这一招果然有效,大同巡抚张宗衡接到信后,马上派人送来一千石粮食和一批药材,而且还警告李榆,如果瘟疫传进大同,那他就休想回家了,山西巡抚宋统殷也生怕丰州铁骑饿昏了头,把老百姓放出来乱跑,紧急筹措了部分粮食、布匹送到保德,延绥巡抚洪承畴很老练,一边督促沿河州县死守严防禁止疫区百姓过河,一边派人带了一千两银子慰问劳苦功高的丰州将士。
有李槐、杜宏泰四处敲诈钱财,李榆的日子好过了很多,至少他的流民大营没有崩溃,让他心烦的是居然还有不怕死的流民来投奔,这帮人还赶不走,声称只要今天给碗饭吃,明天死了也无所谓,李榆只好顶着头皮把这些只顾肚子不要命的人收容下来,不过他把一肚子火都发在赵胜身上,就是这家伙到处放话说保德有饭吃,才把这么多人招惹过来,李榆干脆把掌管、分发钱粮的事交给赵胜,一定要让他也吃点苦头,赵胜却大喜过望,他认为这是李榆在重用他,干得好以后很可能还会捞个官当。
河曲这场瘟疫规模不大,来得快去得也快,河曲一带最终只死了四五百人,保德死的人还不到一百,李榆幸运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丰州军和流民没死一个人,该出关的流民也都陆续出关了。不过南边的官军剿贼进行得很不顺利,贼势似乎比以前更大了,把潞安府打糜烂了,又窜入了泽州。
流贼南下以后,王嘉胤等贼头无法在平阳府落脚,部众大部分溃散,但贼头们把骨干保存了下来,顺势进入潞安府,鼓动山西流民跟随他们造反,潞安府立刻陷入一片混乱,官军也随之进入弹压乱民,在屯留、长子与流贼打成一片,不过潞安府地处太行山区,地形复杂道路艰险,许多地方根本没有路,人想进去也得靠手脚并用攀爬而行,流贼躲进山里据险而守,看准时机就出山把官军痛打一顿,顺便大肆抢掠财物,而官军人生地不熟,却又军纪败坏,屡屡欺辱、抢掠百姓,当地人视之为仇寇,不但不帮助官军剿贼,反而为流贼通风报信,官军只要一进山,就处处挨打、寸步难行,丰州军更为麻烦,他们的优势在于铁骑,潞安府根本不是他们应该去的地方,张传捷带人进山剿过几次贼,不是扑了个空就是中了埋伏,没剿到贼自己还吃了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