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节 困局(一)-第2/4页
李榆一闹回家,张道浚就气虚了,其实宋统殷对李榆还是满意的,二十万流贼南下换谁也挡不住,李榆再能打也不过多杀些流贼而已,他亲自部署在兴县、岢岚的官军甚至连城门都不敢出,更谈不上阻击了,几乎是睁眼看着流贼大摇大摆绕城而过,李榆好歹还全歼贼骑,斩杀混天猴,招抚扑天雕、混十万,这已经是大捷了,所以宋统殷给朝廷的奏报中把李榆的战功大吹了一顿,而把流贼內侵的责任全揽下来,并且明确告诉朝廷,如果看他不顺眼,他可以马上走人,谁愿干山西巡抚谁来干,然后就是伸手要粮要饷。
宋统殷这段时间也苦啊,军队没粮饷打不了仗,这个道理他懂,为了筹措粮饷,他也不要脸了,到处搜刮各州府的存留,还厚着脸皮向藩王、富商劝捐,他都忙成这样啦,有人却闲着无聊,宁武关兵备道不断告李榆的状,还把李榆倒卖军资的人证物证都被送到太原,宋统殷一律压下不问,还严厉警告他,别光告状,有本事就把粮饷搞来,那我马上就治署理总兵的罪。
宋统殷还是舍不得李榆,这小子毕竟是他提携起来的,能打能拼人也厚道,真要是李榆拍屁股走了,换个不靠谱的山西总兵更麻烦,不过李榆这次去府谷只派人送了封信,请他督促兴县、岢岚守军严加防御,也没问他同不同意,拔腿就跑到了河西,这就有点过分了,派张道浚运送筹到钱粮时,宋统殷叫张道浚别对李榆客气,一定要好好骂他一顿。
张道浚骂了一阵,觉得这家伙越来越皮,也懒得再骂了,指着门外说:“粮饷运到了,不多,三千石粮,五千两银子,这是宋大人费尽心血才筹到的,你就糟蹋吧!”
李榆马上换了副笑脸,不由分说搂住张道浚说:“我就说宋大人、子玄兄对我好嘛,这可救了我一条命啊!”
“还有,你那个‘山西剿贼军’大人也认可了,编入山西镇,白安、周遇吉、虎大威和猛如虎四人全部升游击,这下你更得意了吧?”张道浚挣脱李榆的魔掌说道。
粮食一到手,李榆马上给流民发粮,每家每户给五升米,另外还特别对军队提出要求,给孩子们每天发一个馍馍或面饼,老百姓心里乐开了花,张妙手脸上也露出难得的笑容。
“你这样下去就等死吧。”张道浚对李榆冷冷地挖苦道。
“过一天就算一天吧。”李榆却是乐呵呵的。
李榆很快就乐不出来了,追击流寇的白安等人回来了,不过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连爱打爱闹的虎大威、猛如虎也是一脸沮丧——在他们的队伍背后,黑压压的都是老百姓,他们扶老携幼、步履蹒跚向这里走来,人流一眼望不到头。
“大人,这回我立大功了,这些老百姓都是我招降的,有两三万人啊!”赵胜也没注意李榆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一把又将身后一个中年汉子拽过来,“这是我的好兄弟不沾泥张孟存,他听我说了大人的事,立即带着手下八千人投奔来了,这也是个深明大义的好汉子。”
“点灯子,你立的功劳太大了,看来我要向巡抚大人保举你了!”张道浚突然阴冷地开口了,赵胜没想到张道浚又回来了,吓得连忙躲到李榆身后。
“榆子叔叔,我们也立功了,赵大叔去劝这位大叔归顺,还是莫日格大叔带我们俩护卫呢。”哈达里、李察哥也钻过来,兴奋地指着张孟存表功,莫日格在一旁苦笑着摇头,要不是这俩小子先跑了,他才懒得管赵胜呢。
李榆勉强挤出个笑脸,与那个张孟存寒暄几句,张孟存是延绥最早造反的大贼头之一,这人读过书有些见识,又从赵胜那里了解过李榆,瞧见李榆这帮人脸色难看,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
“总兵大人,我们本来打算过汾水,听说了大人的大仁大义,为大人所感召,特来效犬马之力,如果大人有难处,我们立马另投他处,绝不为难大人,大人这份情就算我们领了。”张孟存豪爽地说道。
张道浚大怒,这个贼头好大的胆子,竟敢口出狂言,你以为这是流贼间互相窜门吗?不过他还没来得及呵斥,脑子简单的李榆随口就说起大话:“哪里的事,张兄来我这里就是把我当兄弟,丰州人从不把兄弟拒之门外,有一口饭也会先让兄弟吃,我马上派人给你们送粮食,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一定让乡亲们吃几顿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