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布局-第2/4页
袁崇焕上任蓟辽督师之初即对东江镇进行了八个月的封锁,毛文龙死后粮饷也是时断时续,士兵拖家带口日子过得很苦,茅元仪督办此事也简单粗暴,逼士兵立即迁往宁锦,士兵们觉得以后的生活更没着落了,一时间人心浮动。皮岛是刘兴祚兄弟的老窝,刘兴祚留下刘兴治等人就是要守住这块地盘,刘兴治不想走,就暗中鼓动士兵抵制撤镇,南海口兵营士兵发动兵变扣押了茅元仪,后经东江东协副将陈继盛出面,给士兵发了一些粮食、布匹后才把兵变压下去,救出了茅元仪,不过陈继盛又趁机打起了刘兴治的主意,向朝廷官员报告刘兴治暗通金国、煽动兵变。
东江西协与东协矛盾极深,刘兴祚带着他的兄弟们伙同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以后又企图收拾陈继盛、沈世魁、孔友德等毛文龙一手提拔的旧将,这个仇早就结下了,刘氏兄弟的家眷在皇太极手中,对金国心存忌惮,与金国也确实有书信往来,陈继盛抓住这个把柄告他们谋反,刘兴治也被逼急了,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带领西协的夷兵袭杀了陈继盛及明国属官十余人,皮岛一时处于火拼的边缘,孙承宗对东江镇也是鞭长莫及,只得派出副将周郁文赶到皮岛安抚刘兴治,这才勉强维持住东江镇的局面,但这能维持多久,谁也说不清楚。
鹿善继沉思一会儿开口说道:“如今看来,辽西其实和东江的情况一样,根本动不得,只能咬牙向前走了,而且守登莱也必守东江,大人若能选一良将出镇东江,利用建夷弃守沿海的机会,带兵上岸筑城坚守。如此一来,东江镇海陆互为依托,又有登莱镇的支援,必定稳如泰山,则建夷必寝食不安矣,东江镇用好了就能牵制住部分建夷精锐,有利于辽西大凌河的修筑。”
“伯顺良谋也,本官打算重新占据旅顺,以皮岛与旅顺互为犄角,威胁建夷的辽南各州,再以登莱援助东江,并以水师控制辽东沿海,如此东江镇又是一盘活棋了,”孙承宗点头笑了一下,又转脸对孙元化说道,“本官打算上奏朝廷把你派去作登莱巡抚,辖登莱、东江两镇,再把黄龙派去充东江总兵,他是你带出来的人,铳炮之术皆是你传授的,一定会对你言听计从,初阳意下如何啊?”
“多谢老大人栽培!”孙元化有些激动了,从一个举人出身的兵部郎官成为督抚大员是何等不易,老大人居然让他一步就实现了。
“这也是初阳在军中多年积攒军功所致,朝廷理应量才录用,登莱巡抚兼理登莱、东江两镇,还要为辽西筹送粮饷、制作火器,这都是要紧的事,老大人给你的担子可不轻啊!”鹿善继笑着说道。
孙承宗点头道:“茅止生也是本官推荐的,可惜他少年成名、年轻气盛,又没在军中历练过,本官经不住他一再请求就把他放出去了,这次出了南海口兵变的事,他的失职之罪免不了了,是本官害了他呀!初阳出外做官,切切记住万事勿骄勿躁!”
“下官记住了。”孙元化认真地答道,茅元仪以前也和他在一起赞画军务,这个年轻人出身浙江归安官宦世家,少有才名却无心科举,好兵事、杂学,曾编录《武备志》一书,在士林中有知兵的美名,颇有点狂傲之气,一直缠着孙承宗派他出去带兵,结果一出去就栽了个大跟斗,孙承宗显然希望他接受茅元仪这个教训。
“那个刘兴祚怎么办?他到山海关三天了,老大人是否见见他?”孙元化又想到了一件要紧事,刘兴祚到了山海关求见孙承宗,但孙承宗对南海口兵变一事正在气恼,下令将刘兴祚软禁在馆驿中不许外出走动,孙元化见孙承宗还在犹豫,忍不住又说道:“老大人,刘兴祚在关内血战数月,青山之役以及收复遵化、迁安和永平,他也是有功的,此人文武兼备是个人才,理应得到朝廷重用,至于刘兴治在皮岛的所作所为他不可能知道,南海口兵变和陈继盛被杀也怪不到他头上,下官见过他了,他此行只是为辞官而来,而且打算去皮岛把他的东江西协撤了,带他的那些兄弟辞官归隐,绝无其他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