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节 蓟州(三)-第3/4页
刘之纶的威胁吓不住军头们,他又管不到蓟州大营的明军,邱禾嘉的话都比他管用,军头们叫嚣的更厉害了,堵着两个文臣要钱、要粮、要军械,尤世禄一把将李榆提起来,说他在建夷那里混过,让他说句公道话,是不是明军胆怯,还比不上一帮老百姓。
这个问题可就难回答了,李榆真想说明军确实太胆怯,可大帐里大小军头一大堆都看着他,他哪敢说实话呀!他只好简单对比了金军和明军差距,比如行军速度,金军都有马匹、牲口,可以连续不停地奔跑数日,一昼夜急行军可达二百里以上,而明军马匹、牲口太少,行军只能靠双脚,在正常情况下一天只能走三十里,机动性比金军差远了,再比如弓箭,金军普遍使用十个力的长弓,射出去的是二两重箭,百步之内可以射穿盔甲,而明军用的是五六斗力的短梢复合弓,射的是一两多的轻箭,虽然射得挺远,却很难射穿金军的重甲,士兵的武器也有差距,金军士兵大量使用分量重的长刀,而明军士兵的大刀片子又轻又薄,这也没法打呀,李榆最后总结,不是明军胆怯,而是朝廷发给大家的武器不行。至于一帮老百姓能打退金军守住城池,李榆则认为是他们运气好,金军的战术是漂浮不定、避实击虚,绝不为一城一地消耗兵力,抚宁和昌黎能守住只能说是金军没下决心攻打,决不能以此证明明军还不如老百姓。
李榆的话得到军头们的一致赞赏,大家都认为李榆说的对,不是明军不行,而是手中的家伙太差,所以朝廷要多给些钱才行,刘之纶气得火冒三丈,李榆这小子到底是哪一边的,这不是成心捣乱吗?
“李汉民,你胡说八道是何居心,想要我治你动摇军心吗?揍死你这臭小子,你给我滚!”刘之纶气急败坏,抓起桌上的茶杯就扔向李榆。
李榆吓得拔腿就跑,边跑边喊道:“侍郎大人,我说的都是实话呀!我听你的话去打遵化,行不行?”
刘之纶紧追李榆不放,嘴里也大声喊道:“你去打,你不敢打就滚回家。”
李榆和刘之纶这么一闹,会也开不下去了,军头们把事搅黄,乐乐呵呵各自散去,邱禾嘉狠狠盯着马世龙,马世龙一咬牙说道:“滦州没法打了,但常常有建夷骚扰玉田、丰润一带,要不我们派人到玉田、丰润那里打几仗?”
马世龙攻打滦州的计划泡汤了,最终只能找自己老部下到玉田打游击,老实的曹文诏游击光荣入选,但他太穷养不起家丁,能带出去的就几个亲兵,马世龙又逼着老部下中最有钱的参将王承胤、张叔嘉献出家丁,这两人当然不肯干,马世龙也不客气,请出皇帝给他的尚方宝剑,指着这两人说,你们要不一同前往,要不把家丁交出来,否则就治你们的罪。
王承胤、张叔嘉屈服了,答应带着家丁一同去,马世龙对这两个家伙不放心,又把尚方剑借给曹文诏,让他指挥这两个参将去打仗,左良玉也光荣入选了,本来没他什么事,但这家伙太要求进步了,就喜欢往大官身边凑,正好被马世龙撞见,一把就将他塞进这只敢死队。
于是,曹文诏手持尚方宝剑,押着两个参将、一个都司,还有两百多个家丁、亲兵上路去玉田了。
李榆这边也被刘之纶催得急,他确实有打遵化的想法,拿下了遵化,大安口、罗文峪、马兰峪等边墙关口基本就控制在手中了,他也就有了就近出关的路,但打仗的事可不是文人随口说说那么简单,这需要周密的计划和准备,他已经向遵化方向派出大批斥候查探敌情,等待有利时机出现——那里也是金军的退路,不可能让他轻易得手。
刘之纶可不管这些,朝廷逼他,他就逼李榆,还有那个永平兵备道参政张春也窜到蓟州了,此人是万历年的举人出身,陕西同州人氏,原任永平、燕建两路兵备道,被人告了滥杀之罪,革职留京待查,这次金军入犯,他也被重新启用,老家伙有股子西北人的冲劲,进了蓟州城就和邱禾嘉、马世龙吵了一架,见这俩人没指望了,又出了城伙同刘之纶威逼李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