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 inspiration,闹中取静,静中起闹
“我们该下去了。”阿格豹昏礼晚课的时间快到了。
一边下楼,希可瑞一边对阿格豹说,“阿格豹先生,今天我向Ulema询问穿越沙漠的向导,他向我推荐了您,他说您是豪萨人,年青的时候曾多次带领驼队穿越这片沙漠,还懂得塔玛沙克语。虽然我给了他,不,应当说捐给这里十枚金币,但是他还是要我亲自说服你。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愿意支付同样的金币给你,作为向导费。”见阿格豹默不作声,希可瑞追问道,“我可以先付你一半定金,你是否…….”
“十枚金币?呵,好多的钱。”阿格豹本来勿勿的脚步放慢了下来,反问道:“女士,你今天参观了这里,觉得怎么样。”
“很好啊。”这是希可瑞直觉的反应,然后一想,“当然,如果和其它文明的建筑奇迹,像金字塔,像蓝色清真寺相比,实际来看可能并没有想像中宏伟,可是…….”。
阿格豹打断了她的话,“Ulema告诫过我们,人们说当然时并不想当然,说可是前的话都是废话。”
希可瑞怔住了,“可是……我还是说完吧。这里,反而有一种闹中取静的力量。”
“闹中取静的力量?!”阿格豹对这个如此准确表达桑科雷大学现在尴尬地位的词有所触动,停下脚步问道,回廊里肃穆得风都不来。
“我讲一个故事吧。”希可瑞知道这是劝说阿格豹最后的机会了,“在大概一百年前,东方古国也是处在内忧外患中,战乱不断。而在其古城北平有一间大学,叫清华大学。来了一个新任的校长叫梅贻琦,他在他的就职演讲中这样说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的智识,固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就是我们的精神修养,亦全赖有教授的inspiration。’”希可瑞见阿格豹认真在听她的每一字一句,又道:“他还引用了中国古代一个先知叫孟子的话:‘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希可瑞在这里特意把圣人改成了先知称谓。“这句话和这里也很相符,这里有的只是灌木、稀树,何来的乔木。而你看现在拥有清华大学的东方古国,已然焕然一新,从战乱的时代中解放出来了。”
阿格豹接着往前走,默念着儒家的经典,“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是的,所以我的印象就是桑科雷大学是宏伟。”希可瑞耍了点小皮,虽然她所受的教育让她知道,宗教学校已然难以真正承担起现代教育的任务了,“如果先生您愿意帮我,那就更宏伟了。”
阿格豹不吃这一套,他已到了礼拜房门口,听到了宣礼塔传来的唤礼声,“女士,我到了。你往前直走再拐出去就是偏门了。”
“那么……”希可瑞急切地问道。
“不好意思,我现在还不能死在沙漠里。”阿格豹很简单地回绝了。
希可瑞走出桑科雷大学,太阳已落入地平线,她取下头巾,听见从这建筑里面传来了昏礼的声音,赞颂声没有起伏不断重复。那声音悠扬而安定,在这沙漠中回荡,希可瑞拿起一根烟,叼在嘴里并没有抽,她在享受这难得的如同小时看见父亲慈爱眼神的时光。
“Inspiration,一切都是Allāh的旨意。”阿格豹将刚才所听到的故事转述给Ulema听,并聆听着Ulema的教诲,他满头白发,白色的胡须,白色的罩袍,刚毅而带着慈悲的眼神传递着对于信仰的坚定,“孩子,你现在替我把这些金币还给那个女人,她车放在我们门口,人应当是在小旅馆里。”
“好的。可是,我们现在很需要这些钱……”
“孩子,‘我不为传达使命而向你们索取钱财,我的报酬只归真主负担。’”Ulema引述了第十二卷。
……
穿过幽暗的没有什么灯光的街巷,离小旅馆远远的就听到小旅馆的二楼传来了音乐声。因为四周太过安静,且播放的太大声,导致这时而欢快时而悠扬的乐曲,听来清晰。
阿格豹想起傍晚的‘闹中取静’这不是‘静中起闹’吗?他虽并不知道这段乐曲叫什么名字,却莫名的会跟着里面郎郎上口的旋律歌词哼唱道:“Baksheesh,baksheesh,Allāh.”...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