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金军围城
大宋与金国的第二次和谈很快结束,双方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宋朝答应每年送给金国巨额的贡品,而宋朝如愿以偿的得到了金邦的承诺,完颜阿古达亲自下旨,与宋国结为盟邦,从此再不妄动刀兵,他将黄河沿线的金军后撤五十里,又放回很多被金人囚禁的宋朝官员。
钦宗觉得危机已经过去,便不在急着迁都杭州,继续留在汴梁做他的逍遥皇帝。
靖康二年春,朝中御史韩仑上表参奏枢密使童贯拥兵自重,藐视皇权,勾结梁山,图谋不轨。
钦宗接到奏折之后勃然大怒,他将奏折丢在地上,指着韩仑的鼻子骂道:“童枢密乃国之重臣,为大宋立下汗马功劳,岂能容你这般小人随意构陷”
钦宗随后下旨,贬韩仑为庶人,令其回家闭门思过。
没几天,朝中又有人上本,弹劾童贯居功自傲目无君王。
钦宗这次没有像上次一样发火,他将本章留在身边,派太监去传张邦昌入宫见驾。
张邦昌来到御书房,见礼以必,垂首站在一旁。
赵桓将大臣们参奏童贯的奏本递给了张邦昌。
他接过奏折之后,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又放回到龙书案上。
钦宗问道:“爱卿,你觉得众臣参奏童枢密的诸多罪状可是事实”
张邦昌想了想,恭恭敬敬的答道:“以臣所见,本章中所言之事,多为道听途说,有真凭实据的内容较少”
钦宗说道:“依爱卿所言,这般大臣只是捕风捉影,搬弄是非不曾”
张邦昌摇了摇头:“陛下,参奏童枢密之人并非无事生非,本章所奏之事真假难辨,正所谓空穴来风,必有其因,只是没有人敢去查探这背后的缘由罢了”
钦宗问道:“爱卿,何出此言”
张邦昌继续说道:“童枢密功高日月,乃是我大宋军中第一人,他带兵征讨西夏、灭王庆、战大辽、抗金军,屡立战功,如今大宋军中多少将帅都是出自他的麾下,就连枢密院副使郑文也曾经是他的至交好友,若童枢密振臂一呼,不知军中会有多少人响应,朝中众臣虽然对他往日行为多有诟病,奈何童枢密身边将士对他忠心耿耿,众臣纵然有所怀疑,也无从下手,更何况大家也不敢去招惹他”
张邦昌说得确实没错,童贯一直飞扬跋扈,不管是徽宗在位之时,还是钦宗登基之后,他都是手握重兵横行霸道。
这些参奏童贯的本章其实都是张邦昌暗中授意的,他想要趁宿元景去杭州的督建新都的时候,收拢更多权力。
他第一个目标就是童贯的兵权,这童贯手握重兵却得不到钦宗的信任,所以成为了张邦昌第一个要扳倒的对象。
钦宗在没继位之前也知道童贯的为人,经过张邦昌一提醒,他立刻意识到了童贯的危险性。他背着手在原地来回溜达了几圈,然后又看看张邦昌,似乎想要说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张邦昌见钦宗吞吞吐吐的样子,就知道他已经动心了,这张邦昌接着说道:“陛下,众臣所言之事大都无法证实,唯独这私通梁山之事确有其事”
钦宗一听,立刻追问道:“爱卿可有证据”
张邦昌苦笑道:“陛下,事实摆在眼前,哪里还需要什么证据,童枢密现在屯兵郓州一带,他手下有五万雄兵,身边四员大将酆美、毕胜、关胜、呼延灼,其中两人都是出自梁山泊,童枢密大军到郓州以来,与梁山互为唇齿,彼此照应,金军打入京东东路之时,童枢密只管挡住完颜宗贤的队伍,梁山人马则是帮他清理郓州以南,济州以北的小股金兵,难道这还不能说明童枢密与梁山有勾结吗”
钦宗一听,立刻没了主意,他对张邦昌说道:“依爱卿之见,当如何处理”
张邦昌赶紧说道:“陛下,此事牵连甚广,何不将太尉马松叫来一同商议,此人做事沉稳,熟知军事,想必他应该会有好办法”
钦宗点头,立刻派太监去叫马松前来。
马松进宫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