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圣眷正隆也-第2/3页



從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這邊算起,佟圖賴是康熙嫡親的郭羅瑪法,而佟養真就是外老祖了。

佟家,替大清付出了血的代價,這是勿庸置疑的事實。

不然的話,康熙豈能安心讓隆科科掌握了四九城內的兵權?

另外,被玉柱這么一提醒,康熙又想起了一件事兒。殿試時,玉柱點狀元的那篇經典策問,正是平羅剎策。

“朕知道了,跪安吧。”康熙啥也沒有說,直接趕了玉柱走人。

“嗻。”

一旁的梁九功,瞥了眼倒退到門邊的玉柱,他心想,佟國維的孫輩之中,幾乎都快爛光了。

不料,居然是歹竹出了棵好筍啊。

“梁九功,去把那份折子拿來。”康熙微微閉上雙眼,吩咐梁九功去拿折子。

康熙明明沒說是哪一份折子,偏偏,梁九功拿來的正是他想看的,這就太厲害了呀。

打開折子,第一行字,隨即映入康熙的眼簾:黑龍江將軍,奴才博定,奏為羅剎賊兵屢屢犯境,殺辱無數百姓事。

梁九功心里有數,博定的這份折子,皇帝已經看過無數次了,奏折的邊緣都被磨出了毛邊。

但是,康熙始終沒有下決心,狠狠的反擊貪婪成性的羅剎國。

原因只有一個,雄霸西北的準噶爾汗國,才是大清的心腹之患。

若是,把羅剎國打急了,逼著羅剎國和準噶爾汗國同流合污了,那就麻煩大了。

然而,現在的問題是,羅剎國小規模的東侵,襲擾,屠殺,幾乎天天都有。

玉柱能點滿洲狀元,除了六元及第的祥瑞馬屁之外,他所寫的平羅剎策,確實深深的打動了康熙。

其中最打動康熙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羅剎賊以小股來,我以三倍兵馬擊之,既不過于糜費錢糧,又無虞羅剎國大舉來犯。

說白了,玉柱的意思就是,羅剎國出三百匪兵,大清就出九百精兵,用羅剎賊兵的戰法進行反制,將之徹底的殲滅于黑龍江。

康熙打過雅克薩之戰,大清的難題,主要是攻城戰。

毛子兵,利用堅固的據點,易守難攻。

冰天雪地的時候,重炮根本就無法運上去。

但是,玉柱創造性的提出了,用雪撬車和傻狗,運兵、運糧和運炮之后,這個難題迎刃而解。

面上一直不動聲色,康熙私下里卻命梁九功,在封凍的三海之上,用雪撬車,運萬斤糧食和重炮。

三海者,中海、南海及北海也,原名“西苑”。

結果,非常令人滿意,大獲成功。

四九城的三海都可以用雪撬,更何況,冷得多的黑龍江呢?

“唉,還是太年輕了呀,再等等看吧。”康熙的喃喃自語,梁九功明明聽得真切,卻只當沒有聽見似的。

一連半個月,玉柱天天去靜心齋,陪著皇帝下棋。

這一下子,整個南書房的人,全都看清楚了。玉柱,圣眷正隆也。

玉柱陪著皇帝下棋,時間一長,在康熙的試探之下,便逐漸有了一些超越棋道的話題了。

只是,玉柱的嘴巴,閉得死緊。就算是隆科多問他,也是點到為止的暗示而已,絕不把話挑明了說。

更別提,南書房里的這些所謂的同僚了。他們即使大著膽子的問了,也不可能撬開玉柱的嘴巴。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在皇帝的身邊當差,嘴巴不緊,純粹是自己作死!

大名鼎鼎的紀曉嵐,得知他的親家盧見曾犯了事,便派人把一點食鹽和茶葉封在一個空信封里,里外未寫一字,星夜送往盧家。

盧見曾苦思良久,終于猜出了是鹽案虧空查封,趕緊提前把虧空的帳給抹平了。

事泄之后,盛怒之下的乾隆,把紀曉嵐,流放去迪化,喝西北風去了。

迪化,烏魯木齊也!

就在要接秀云回府的前兩天,玉柱正在南書房里寫節略,梁九功忽然來傳旨,“皇上口諭,著玉柱,御門侍駕。”

明白人都知道,對于直南書房的日講起居注官而言,所謂御門侍駕,就是參加“御門聽政”,記錄起居注的代名詞。

張廷玉面上不動聲色,心里卻嫉妒的要死,他已經來南書房好幾年了,今年才獲得了御門侍駕起居注的資格。

毛都沒長齊的玉柱,來了不到一個月,居然就獲得了每日參加“御門聽政”的大好機會。

這年頭,參會的人數越少,商量的越是大事。

所謂御門聽政,就是皇帝拿不定主意的事務,召集心腹重臣們商議的場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