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火山三大殿-第4/4页
邹缉又不一样了,他是有身份的人,他的身份就是皇太孙朱瞻基的辅导员,也就相当于朱瞻基的老师,在朱棣北征期间,朱瞻基奉命留守北京,邹缉全心全意辅佐朱瞻基,朱瞻基对这位老师也很是尊敬,也很看重。俗话说爱屋及乌,朱棣对这位孙儿的宠爱无人能及,所以对他身边的这些人也很宽容,看在朱瞻基的面子上,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还表扬他敢于直言,还给邹缉升了官。朱棣给邹缉升官也是为了向世人表明自己很大度,虚心接受大臣的建议。所以呢,跟着朱瞻基混准没错,人家说真话被杀了,自己说真话还反而被升官了,真是跟对了人啊。不管是以前太子之位争取期间,还是太子不断被朱高煦诬陷期间,虽然朱棣对太子不断的打压,怀疑,惩治朱高炽身边的辅佐大臣。但是从来都没有对朱瞻基动过手,不管外面风浪再大,朱瞻基永远都是被朱棣保护在安全温暖的房子里面。
朱棣不会也不可能让朱瞻基卷入任何一场****,甚至哪怕有一点点对朱瞻基不利的事情,朱棣都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朱棣对朱瞻基的保护,就像对大明王朝的保护一样,不允许任何人伤害分毫。要想让朱瞻基稳稳的走上皇位,就要提前给他积攒一些有能力的大臣。而且,还要让他们对朱瞻基抱有感恩之心,这样才能死心塌地的为朱瞻基尽忠。所以朱棣在这些方面给了朱瞻基最大的帮助。
萧仪被杀以后,谁也不敢指责朱棣了,但总要有人为这件事情买单,不敢把矛头对准皇上,大家就把矛头转向了当权大臣们。一时间,朝廷乱了套了,言官们责怪权臣,权臣说言官瞎嚷嚷,不懂国家大计,双方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口水战,唾沫横飞,互相指指点点,一点都不像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所谓的冠冕堂皇、衣冠楚楚这个时候用再适合不过了。
朱棣看到他们在面前吵吵闹闹的,真是烦透了,大喊一声:“都给我滚出去。吵吵吵,一天到晚吵吵吵,吵的我脑仁疼,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跟市井泼妇有什么区别,喜欢吵是吧,好,都给我滚出去,全部跪到午门去,好好吵个够,必须吵出个所以然,必须吵出来个结果,不然就一直跪着。”
朱棣下令惩罚满朝文武,让他们全部都跪到午门外的石头地板上,好好骂去吧,别再烦我了。
双方甩开膀子开始互骂了,你指我,我指你,言官和权臣,都是体面的大官,但在今天,在午门,大家都跪在地上,什么面子?什么身份?统统滚蛋,今天就是要骂个够,把心里的不痛快都骂出来。就在大臣们跪在午门的石头地砖上互相骂的起劲的时候,朱棣派人过来问:“骂了一天了,有什么结果没有。”意思就是知道错了吗,反省好了没有。
这个时候夏元吉早已看穿一切,他对朱棣说:“那些人只是按照皇上的诏书要求,提了一些意见,没有什么罪过,只是我们这些人身为大臣,不能帮助皇上完成大计,都是我们的错。”那怎么办呢?皇上发火了,总要有人当这个出气筒,那些直言进谏的人没有错,如果非要有一个人来背这个黑锅,那就我来吧。
夏元吉的话既照顾到皇上的面子,又保护了那些直言进谏的人。因为那些人谴责皇上不应该迁都,造成国家亏损,百姓叫苦两天,确实是大实话,但就算是真的也不能把责任推到皇上身上。他们确实也没有错,他们不过是遵循皇上的旨意直言进谏罢了。所以呢,夏元吉把责任归在了自己身上,因为他是三朝老臣了,跟朱棣关系也还不错,所以就算自己揽下责任,也不会被朱棣惩罚过重。
朱棣听了夏元吉的话,才慢慢消了气,下令让跪在午门的大臣回家。至此,这场闹剧才慢慢结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