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火山三大殿
1421年(永乐十九年),四月,已经是春天的末尾了。北京的春天快要过完了,但空气中依然残留丝丝寒意。
一个夜晚,忙碌的朱棣还在乾清宫处理着一批又一批的奏折。天空突然一声巨响,一个闪亮的闪电从天而降,正好击中了奉天殿,一瞬间,被雷击中的奉天殿就着火了。这个时候杨荣正好就在附近,一看奉天殿着火了,立刻指挥一帮人进去救火,救火的同时还及时抢救出一批重要文件。但是大风似乎偏偏要跟他们作对,越刮越猛,把火星刮到了华盖殿,谨身殿,一时间,三大殿同时起火了,在风力的作用下,三大殿火势越来越凶猛,木质结构的大殿很快就被烧成一片灰烬。
大火惊动了在乾清宫处理政务的朱棣,朱棣闻讯赶来,看到已经被烧毁大三大殿,他没有大发雷霆,只是看着一堆灰烬露出了惊恐万分的表情。因为在封建社会,大火烧掉刚建好的房子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朱棣也被这一幕整懵了,他也吓了一大跳,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一些事情,惹了老天发火,所以才一气之下烧毁了三大殿,来表示对他的惩罚。
火灾发生以后,朱棣连续几天没有上朝,他在思考,他在思考到底为什么会着火,为什么刚迁都,三大殿就被烧毁了,这真的是上天在惩罚自己吗?
思考了几天以后,朱棣按照惯例,颁布了《奉天殿灾修省求言敕》的诏书,下令群臣直言朝廷政务的缺失,内容主要包括:敬天神的礼仪是否有所欠缺,是不是有小人得志,当朝为官,危害四方百姓,监狱里是不是有冤假错案,老百姓的赋税是不是太重了,工程建设是不是劳民伤财了,征伐活动是不是太过于频繁,以至于民力减弱等等,希望大臣们直言不讳,勇敢上书。这其实也是一种心虚的表现,自己什么样自己不知道吗?自己做了什么事自己心里不清楚吗?还装模作样让大臣上书。
其实在迁都之前,很多大臣对反对迁都,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周围的城市都是比较富裕的,既可以供应皇宫内的花销,又可以轻易的把粮食送到京师,特别方便。迁都北京以后,南方的城市不但依然要供应皇宫内的花销,还得花费人力物力把粮食千里迢迢送往北京,虽然京杭大运河已经通了,但是运粮食需要人工,需要钱,北方人不富裕,北方产的粮食要供应给北征的军队。尽管大家都知道迁都的弊端,但是没人敢反对皇上的命令。
朱棣登基以后,经常南征北战,还有很多大的工程建设,疏通河道,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国家严重消耗,那些负责这些事情的官员对此非常清楚,但不敢言。因为早在1416年(永乐十四年),朱棣就迁都一事开了一个会,征求各位大臣的意见。当时有个青年官员陈祚,上书支出迁都不合适,结果被朱棣贬官。可见朱棣所谓的征求意见,只是走个过场。没想到还真有人信了,真的提出不一致的意见。
不过这次三大殿烧毁,朱棣也是真的怕了,一些官员抓住这个机会,纷纷上书指出迁都北京的不利因素。我们说您不信,现在连老天都生气了,您还不信吗?迁都,就是个错误的决定。于是,这些人又开始了美好的幻想,认为朱棣这次一定是认真听取意见来的。大家又跟当年的解缙一样了,皇上说让他们直言,他们就真的直言了。
1421年(永乐十九年),四月中旬,在《奉天殿灾修省求言敕》的诏书颁布以后,一批官员应诏上书,其中翰林侍读邹缉的上书比较有代表,他向皇帝上书,指出自从营建北京以来一直到迁都以后得种种弊端。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北京迁都耗费太大。自从营建北京城以来,前前后后将近二十年,人力和财力消耗巨大,国库亏空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