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培养继承人-第2/3页
1409年(永乐七年),朱棣接到了一个消息:鞑靼蒙古军队又来犯我大明,派去出征的大将丘福带领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丘福也是跟着朱棣一起靖难的功臣,是一个不错的将军,但没想到这次竟然在抵抗蒙古军队时战死沙场。朱棣听到这个消息,气的直接下令亲征鞑靼,把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蒙古人打回他们的老家。什么玩意儿,一个鞑靼就敢如此犯我大明,给你们点阳光就灿烂,给你们点颜色就开染坊了,不收拾你们,你们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这次就让你们记住朱棣这个名字。自从靖难之役以后,这是朱棣登上帝位后第一次出征,时隔七年,这位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再次身穿铠甲,手拿战刀,冲入战场,这真的是一位勇敢的皇帝,你们敢惹我,我就敢打你们。其实这不是朱棣第一次远征蒙古,早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已经派过朱棣(当时为燕王)去收拾他们,他们已经见识过朱棣的外交手腕和军事才能,今天又来冒犯,想必又是欠揍了。不过话说回来,朱棣真不愧是上马冲锋,下马治国的皇帝。面对鞑靼的挑衅,作为一国之君,他地位尊贵,大可不必自己去卖命,手下武将那么多,大不了失败一次继续派别人去,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享受太平日子,而是选择皇帝亲自冲锋陷阵,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从这个方面来讲,朱棣是一个优秀的帝王,优秀的帝王,他当之无愧。
1409年(永乐七年,)八月,明成祖朱棣下旨调兵,全国总动员,调集了五十万大军,只等朱棣一声令下,向北出征。
1410年(永乐八年),一月,朱棣下旨:大军向北出发,出击鞑靼。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号角声,朱棣率领着他的五十万大军向北出发了,浩浩荡荡,气势恢宏。一身金黄色的铠甲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手里的长刀反射出刺骨的寒意,所有将士在皇帝亲征的鼓舞下,意气风发,杀气腾腾。这一切,都是多么熟悉,金戈铁马,万马嘶鸣,号角嘹亮。朱棣就是属于战场的战士,战场是他人生的底色,骑上战马,挥动刀枪,是他人生最动人的画面。大军一路向北,路过了前几个月丘福率领大军跟鞑靼军队厮杀的地方,漫漫荒漠,北风潇潇,朱棣看到了满地的尸骨,铠甲和兵器,心中不仅一阵悲凉,看着眼前这些为国捐躯的军人尸骨,更激起了朱棣内心的愤怒。朱棣下令把将士们的尸骨就地掩埋,不远处有一条小河,为了纪念这些将士,朱棣给那条小河命名为饮马河。说完,朱棣率领大军度过饮马河。不久朱棣手下抓住了一些鞑靼士兵,在审问之下,他们承认鞑靼的首领本雅失里就在附近。朱棣率军往本雅失里所在地前进,正好迎面碰上准备逃走的本雅失里(听闻大明皇帝御驾亲征,吓得慌不择路),怪就怪自己运气不好吧。朱棣率领大军一顿猛打,本雅失里本来就是奔着逃跑去的,突然被打,根本毫无招架之力,惨兮兮的接着跑,朱棣率兵猛追,一直追到了斡难河,这是成吉思汗兴起的地方,本雅失里逃到这个地方,真是把祖宗的丢尽了,不过还是逃走了,捡了一条命回去。本雅失里逃到了瓦剌那边,瓦剌的首领马哈木没有给他面子,而是用本雅失里的命当做献礼,换取了明朝暂时对他们不攻打。
好,这场仗打的很过瘾,打也打了一段时间了,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南京。皇帝御驾亲征,京城必然会留下太子监国。明朝太子监国的权利:凡有重事及四夷来朝与进表者,俱达行所在,小事达京师,启皇太子奏闻。意思就是凡是国家大事比如外国来朝,以及进表这样的大事,都要直接传达给皇上,让皇上处理,日常事务这等小事就送到首都,交给皇太子处理,不过皇太子处理以后,处理的结果依然要报告给皇上。也就是说,军事、外交、人事这些重大的事情都要交给皇上,其他小事交给太子处理。明成祖朱棣在北征之前,选派兵部尚书(国防部部长)金忠,吏部尚书(人事部部长)蹇义等大批朝廷重臣,辅佐太子监国。只是太子朱高炽第一次单独处理国家政务,之前朱棣在南京,虽然也会给太子一些事情做,但大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次不一样,相当于代理皇帝,有了一定的实权。当太子跟代理皇帝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有了很多实权,地位提高了,其次,有了跟大臣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力量,以前朱棣在南京时,是不允许太子单独跟大臣见面的。不过,监国就监国吧,朱棣这个人一边去打仗,一边还担心朱高炽会抢夺自己的权利,所以每次朱棣打仗回来,都要挑毛病,监国时候会处理很多事情,就算太子仁厚,只要朱棣想找茬,鸡蛋里头挑骨头,总能挑出毛病的。曾经有一次,当时的刑部尚书(司法部部长)刘观多次贪赃枉法,太子实在看不下去,就训斥几句,按理来说监国太子训斥有错误的大臣,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训斥而已,没想到这件事被朱棣知道了以后,从蒙古写信给朱高炽,告诉他:朕让你监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宽大处理,不可急躁。文武百官都是朕任命的,虽然有时有点过错,但也不要让他们没面子,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对待别人。其实就是告诉太子朱高炽,这些人都是我任命的,你不要管太多,不让你管的不要管,我是皇上,我说了算。还有一个左都御史陈瑛(纪高官),他每天就用各种办法讨好朱棣,好话谁都喜欢听,所以朱棣便面看起来很喜欢他,他仗着朱棣的放任不管。有一次,陈瑛派自己的手下去跟兵部要几个临时工,兵部主事没有搭理他们,陈瑛知道了就很生气,上奏诬陷李贞贪污受贿,李贞就被关进大牢,李贞的妻子击鼓鸣冤。太子听闻,就下令六部大臣当庭会审,结果,得知李贞已经被打死了。李贞是一个兵部主事,朝廷命官,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就被滥用私刑活活打死,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事情。太子知道以后,说:瑛大臣,盖为下所欺,失觉察耳。置勿闻。意思就是陈瑛是朝廷重臣,这种事情应该是被手下的人欺骗没有觉察罢了,陈瑛本人毫不知情,所以就不追究陈瑛的责任此时可以看出,太子朱高炽虽然监国,但是并没有得到监国应该有的权利,朝廷大臣犯了错不敢惩罚,因为一旦惩罚他们,哪怕训斥一下就要被朱棣万里飞信警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惹,惹恼了朱棣,自己太子之位就没了。不过后来证明,陈瑛只是朱棣的一颗棋子,利用陈瑛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迫害建文旧臣,有些事情自己不方便出面,但是又必须去做,就让陈瑛这样的人去做,所以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权利,等到他们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就要丢掉他们了。就借接他们的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后来朱棣远征归来,找了一些借口杀掉了陈瑛。历史上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这人的下场都是一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