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初到南京-第3/4页



    到了晚上,朱瞻基感到好多了,母亲张氏则依然感到不适,朱瞻基亲自给母亲端来茶水,嘱咐母亲好好休息,自己跟父亲到外面坐一会儿。朱瞻基跟父亲朱高炽一起坐在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依偎在一起。今晚是个晴朗的天气,干净的天空,挂满星辰,寂静的夜晚有一些昆虫在鸣叫。朱瞻基抬头看着满天繁星,问父亲这些星星都叫什么名字,朱高炽为他做了详细的解答。

    朱瞻基说:“父亲,天上的星星自己会发光吗?”

    朱高炽说:“不会,星星的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朱瞻基说:“父亲,我长大了要做像太阳一样的人,要做一个发光发热的人,这样才能带给别人光明和温暖。”

    朱高炽说:“当太阳固然很好,但是太阳每天总有落山的时候,每当太阳落山,天空黑暗,月亮和星星就发挥出他们独特的光芒,虽然他们的光不像太阳那样耀眼夺目,但是黑暗的夜晚有了他们,依然能照亮人们脚下的路,他们柔和的光能让人感到温柔、平静。每一个事物存在都有他们特殊的意义。”

    朱瞻基听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靠在父亲的肩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朱高炽则看着星空思索起自己的未来。

    接下来他们来到了安徽凤阳,凤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朱元璋曾经想迁都于此,而且造好了地基,后来在刘伯温为代表的群臣坚决反对下,才停止了建设。今天对凤阳的考古工作依然在进行着。在凤阳,朱高炽给朱瞻基讲了自己的太爷爷是如何一步步打下明朝的江山的,朱瞻基第一次感受到了大明江山的来之不易。

    大队人马一路前行,终于来到了大明的京城——南京。迎接准太子的人早已经在正阳门等候,武将文官在前面带路,朱高炽一家乘坐马车一路穿过承天门,在此下车,从这里一步一步走向太子之位。明成祖朱棣在奉天殿召见了朱高炽一家,并下旨正式封朱高炽为太子,封朱瞻基母亲张氏为太子妃,择日举行册封大典。之后单独留下朱瞻基谈话,朱棣已经好几年没见这个心爱的孙儿了,今天一见,当时襁褓里的小婴儿已经长成一个五岁的小小英俊少年了。朱棣面带笑容的招呼朱瞻基过来身边,朱瞻基乖巧的走过去,朱棣满眼宠爱的看着这个好圣孙,一边拉着朱瞻基的手一边说:“瞻基,让皇爷爷好好看看,一转眼,我的小孙儿都长大了呦。皇爷爷等会儿带你吃好吃的。一路从北京赶来南京,累不累?”朱瞻基说:“回皇爷爷,我不累,我在路上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不一样的民俗,看到不一样的农作物,很有趣。”朱棣说:“哎呦,我的乖孙儿真厉害,这些都观察到了。我们大明的江山幅员辽阔,还有很多你没有见过的山河大海,皇爷爷以后带你一起去看。”朱瞻基说:“谢谢皇爷爷。”

    过了几天,册封太子典礼的日子到了,没错,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般这种大型的典礼都是提前选好的日子,有专门夜观天象的官员,他们肯定不会选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礼部的官员们把典礼准备的妥妥当当,朱高炽身穿皇太子礼服,头戴皇太子王冠,腰间佩戴玉饰,在古老而又庄严的音乐中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礼仪,满朝文武都列队左右,齐声祝贺,整个典礼很隆重。

    立完太子,朱棣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左右摇摆了。这个时候也该给其他两个儿子封王,让他们去属地吧。经过一番思考,朱棣封朱高煦为汉王,封地为云南,封朱高燧为赵王,封地彰德。朱高煦一听自己被封到云南(当时的云南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抱怨的说:“父皇,我有什么罪啊,为什么把我封到万里之外(我何罪,斥我万里)?”朱棣听后很不高兴,不过心里也有点觉得过意不去,毕竟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很好,立下汗马功劳。最后太子朱高炽也为朱高煦求情,朱棣就答应让他让他暂时留在南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