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师问罪-第2/3页
眼看到嘴的鸭子又飞走了,这些人脸上的肌肉都心疼得抽搐。
慕远帆也吃了一惊,即便是到了饥荒之年,后宫之中仍是一派繁华奢靡的景象,这是历年来的规矩。
瑶华先前已经多次裁减后宫用度,颇受后宫诸位的非议。
这一次她更是给自己弄了个大难题,这眼看着要过年了,一旦停止发放例银,只怕后宫里的女人们都会*。
瑶华头上顶着个仙子下凡的桂冠倒也算了,自己这摄政王在外人眼里可是日落西山,威信已经大不如从前,可要如何处理这件事?
看向瑶华,但见她嘴角含着一丝讥讽的冷笑,假装无辜地看着他。
慕远帆心里的愁苦顿时化作了绕指柔,这小妮子的精灵古怪又有谁能奈何得了?
苦苦一笑,他只好站起身道:
“既然公主都能深明大义,与百姓共同度过难关,本王也助她一臂之力,不但将这个月的例银奉上,宁王府再出一万两银子。”
瑶华心里暗惊,一万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
要放在以前,慕远帆拿出这么点钱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是这两年朱阙国多灾多难,即便宁王府是座金山,也快被搬空了,慕远帆要到哪里去筹集这一万两银子来?
慕远帆的话说完许久都没有人回应,眼看气氛逐渐紧张起来,瑶华案暗自替他着急。
淳滨第一个站出来,
“我也将月例奉上,不过景阳宫现在大不如从前,日子也过得艰难,除了本月的月例之外,我再出五千两银子好了。”
瑶华在心里暗骂一句小气鬼,长公主景涟活着的时候飞扬跋扈,这朱阙国里的珍奇异宝大多都被她搜刮进了景阳宫。
虽说上次因为斯佳的事情搜查了一次景阳宫,但也只是九牛一毛,这厮居然才出五千两,一下子就把价码压下去了一半。
瑶华心里这么想,慕远帆却知道淳滨的难处。
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淳滨已经多次自己筹集银两用于军队的开销了。
他能凑出这五千两,想必都需要动用景涟留下的遗物,实在也是为难他了。
曾元泰在上次的击掌盟誓事件中欠下了瑶华的人情,这一次打定了主意是要还的。
听完大驸马的话就再也坐不住了,也起身说:
“曾元泰是个粗人,也愿意响应,我那府中上百口人这个月就算吃糠咽菜,也能挤出来几千两银子。除了月例,我也出五千两。”
他的话一出,在座诸位都吃了一惊。
这曾元泰性情耿直,是个大老粗,也是有名的清官。
他要挤出来这五千两银子,该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说不定他还得回府之后让各房和下人们募捐呢!
慕远帆不由感激地说道:
“曾大人的好意公主和本王都领了,但你府上不宽裕,可以少捐一些。”
曾元泰哈哈一笑,
“再不宽裕也比那些无家可归的百姓强,王爷莫说了,今日咱们在这里募捐,等明日早朝,让所有五品之上的官员们都必须募捐,不捐者直接革职,你看看究竟是银子重要,还是他们的乌纱帽重要。”
他这话一说,更是堵绝了大臣们的后路,老丞相和江无极连忙响应。
在座的臣工们心中大呼上当,但对这场鸿门宴又没办法。
只好心里泛着酸水儿,还表现出争先恐后的样子,你一千两,他两千两地鸽子捐了。
瑶华在心里细算了一下,这募捐里的学问也挺大。
看起来都是自由募捐,但除了慕远帆、淳滨、曾元泰、老丞相和江无极捐的最多之外,其他人却都是按照官大小品级来捐的。
她知道慕远帆也定然看出了这其中的门道,也不点破,只是暗自将这些人的姓名一一牢记在心。
果然,第二日,朝堂之上引起了纷争。
不少官员都心疼得当庭提出异议,但却在得知昨晚许多大臣们已经捐了银子之后,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
再加上曾元泰的馊主意一公布,更是没有人再敢瞎胡闹。
很快,便募捐到了几十万两银子。第一批御冬款立刻拨发给了最贫困的地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