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高家庄文武对酌,栖梧县官匪沆瀣-第4/7页
紫绡一脸茫然。
“这么多王爷,我记都记不得。”
“确实,我们一般以次序相称。”高元说道。
“照您说的,三王爷和六王爷一定很受爱戴。”紫绡秋波一转,若有所思道。
余南时失声一笑。
“姑娘,三王爷出任广源州刺史时,错判一案,导致无辜者冤死。当时陛下就给出评价:愚钝不灵,难堪大任。六王爷性情暴戾,日夜打骂随从,朝中多有微词”,余南时对王爷们的种种表现可谓了如指掌。
紫绡似懂非懂地点头赞同。
吃过几盏酒,门外一阵喧哗。
“是哪里来的村夫,上门来欺负人?我这村庄非比别处,休来讨野火吃!”
“看门人听着,我们五人乃是盛家军麾下士卒。今日在此经过,饥寒交迫,困厄交加,不得已才进你庄讨食吃。”
“原来为此!主公交代过,凡盛家军一律接济,你五人只管进来。”
“多谢庄主了。”
紧接着,门生夏阳带五人登堂拜见高直。余南时和盛舜英认得五人是昨日的俘兵,五人也躬身行礼,大难不死的重逢,让他们双眼中滚满了泪花。
出于对紫绡的关心,盛舜英瞄了夏阳一眼,看出了不对劲。他的双眼灰暗无光,就像污泥满塘的死水,混混沌沌的,很难把他和紫绡视为父女。
高直见又来了盛家军,兴致勃勃道:“五位既来之,则安之,且请略坐一坐。紫绡,备酒!”
紫绡给五人斟过酒来,各人饮过了几杯。可能是没上过酒桌,五人都表现得有些拘谨,甚至胆怯。
“将军,长者,小的有一要事相告”,五兵中一个方口隆鼻、面色赤铜的教头站起身,满面忧容地放下酒杯。盛舜英对他印象不深,只记得他叫哈剌章,是北元大草原上的年轻牧民,因大饥荒南投北晋为军,凭拳脚功夫当上了教头。
“你只管讲。”
“高家庄在东门。我们五个是先到西门的,被西门的守门士卒打将出来,说是朝廷的兵要来。我们蹲在城墙根下观望,想瞧瞧是谁的兵。您猜怎么着?开路的十多个骑马跨刀的马兵,身上穿着巡防营的灰布衣裳,脸上一副痞子气,定睛一看,嘿,明摆着就是昨天劫我们的那伙土匪!”
“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后面的六百个步军也全是土匪。走完这批人,又上来三千人马,这回可是正儿八经的台城禁军,还拖来了二十门小炮。中间六百马兵,打着青罗伞盖,护着一个太监和那个土匪头子,有说有笑地打马进城。那县太爷啊,带着自己的三百巡防营,守在城门口迎接呢!”
霎时,厅堂上一片静默。
“这是有大动作,大人要小心”,最先打破沉寂的,是高元。
高直心安神泰,不以为意:“身正不怕影子斜,胸怀坦荡荡,老夫可从没留过把柄。再说,夏阳昨日还检查了庄上丁壮,就算遭遇了盗匪也不怕。”
见众人如临大敌,紫绡心领神会地打起圆场:“爹爹布置得当,各位壮士不必担心。”
正当时,庄外战旗猎猎,马鸣萧萧,一枚炮弹呼啸而来,将庄门炸得四分五裂。席上众人忙抢了兵器,跑到门口查看情况。
外边正堵着上千兵士,架着两门冒着白烟的过山大炮。台城禁军衣甲鲜艳,身材高大,阵势威猛,喊叫声震天动地。另外,还有七八百“巡防营”聚在一起,看着颇有声势,实则散乱得不成样子,一看便知是土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