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金线岭烈火焚山,冰雪路血战突围
天历1161年(北晋景炎三十六年),北晋景宗皇帝在位的第36年,整个中土都遭到了严寒的侵扰。正月廿七日,一场鸟尽弓藏式的政治阴谋在极寒中开出了恶之果。
从正月初八到十五日,北晋军队在孤原一带以少胜多,彻底打垮了南楚边军主力,得胜后各部班师回朝。尽管回京的路天寒地冻,冰坚如石,死里逃生的将士们还是满面红光、笑逐颜开。酒食、良田、钱财、好屋,都是朝廷曾许诺给他们的赏赐。
与南楚十三王联合而成的十七万大军相比,北晋一方只有两支军队参与了孤原大战,总兵力不过十万人。
谅是如此,北晋一方仍然在背水一战中惨胜。
参战的两支晋军里,一支名叫“东宫禁军”,顾名思义,由北晋太子刘轸担任统帅,拥有六万兵马。太子手下的13个营,都是他依靠“来者不拒”的手段扩编而成的。一向讲究实用的他从不在乎手下的出身经历。13个营的将领中,只有2个是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剩下的全是盐枭、盗匪头子、大地主、职业军官和侠客,清一色的江湖人士。自从太子建立它以来,它就始终活跃在各条战线上。20年的金戈铁马,把这支散兵游勇锻造成了北晋铁军。太子不断招降纳叛的恶果也非常明显,他手下的六七万人在战争前线无恶不作,甚至还跟其他北晋军为了争夺财物而出现火并,跟土匪没有任何区别。在近五年的晋楚拉锯战中,他也多次公开向朝廷声称,自己早已向士兵们许诺城破以后可以随意劫掠,财物都归士兵个人。这样的一支军队,一直饱受士大夫的严厉批评。直到最近,太子才下达了严格的约束命令,不少将领都对此愤愤不平。除了长史和记事参军是由自己的亲信幕僚出任外,太子的左右掾吏可都是老皇帝插的钉子。就是下属的一批将领里,也有不少是朝廷强令下掺来的沙子,足见老皇帝对其有多么不信任。经历此次血战,太子手上的兵马缩水到了二万人,军心也有了不稳定的倾向。为了防止部下兵变,太子只能派出自己的家兵严格看守部将们。
另一只军队的正式名称是“北宫虎贲军长水校尉部”,俗称“盛家军”。这支军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出身寒微的大司马、大将军、昆阳侯盛天文竭力帮助烈祖皇帝复国。北地盛氏一族在复国时毁家纾难,盛家子弟兵1000多人更是在历次征战中十不存一。北晋皇室为了褒奖包括盛天文在内的八位中兴功臣,特意赐予了他们组建家丁的权力。200年来,八个勋贵家族中,有被革去一切官职爵位、永不叙用的,有为非作歹后被满门抄斩的,有叛国投敌的,有弃武转文的,只有北地盛氏、岩灵韩氏和沛国崔氏笑到了今天。盛家军的现任统帅,广平君、镇南大将军盛舜英,是莫名惨死的前任统帅盛谊的小女。她自幼苦练剑法,进入首都的武备学堂学习过三年兵法。一及笄,她就跟着父亲和兄长,以盛家军“庶务帮办”的身份参加过出征北元的军事行动,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打破了“女子不如男”的嘲讽。在父兄在家族男丁围猎时意外暴毙身亡、家族中无能的旁系纷纷争夺盛家军统帅权时,是她主动站了出来,强行宣布自己成为盛家军的新统帅。在父兄的灵堂前接过家主之位后,盛舜英带着逐渐没落的盛家军顶到了对抗南楚的第一线,与太子军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盛舜英手下的将领也不一般,一个是在盛家军服役了将近30年的军师唐勍,另外两个侠士则是她亲自招募来的。两位侠士分别是镇军将军、猇亭侯余南时和左中郎将、关内侯卫昭,他俩还是一对师兄弟,同出一门。盛家军中盛传盛舜英和余南时的冰冷邂逅与暧昧故事,想必是二人在战场上多次相互救援的举动让官兵们看出了猫腻。经过此番血战,盛家军也受到了重创,与太子军合兵一处,总兵力也只有四万人。
现在,这两支疲师在漫天大雪的深山巨谷中艰难行军。霰状的雪粒直打得人睁不开眼,可完全暴露在冰雪中的将士们无力阻挡风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冰碴子爬满全身。裹着满是血污的毯子和冰冷刺骨的铠甲,将士们向京城的方向有气无力地挪动着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