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〇、历代名瓷精品-第4/4页
几十年后的永乐瓷器,由于达不到元末青花瓷器的高峰水平,同时胎体中麻仓土研磨得更加精细,更加细腻的胎体,使得苏麻离青过纯时的晕散效果更加明显,也就是对青料的运用达不到元代晚期的水平,而只是元代初期的水平,但是胚体达到了元代晚期的水平。烧成温度达到了元代晚期的水平,玻璃化程度高,如玉如脂。色泽从宝石蓝色到蓝黑色,代表着从1240-1300之间的烧制水平。同时,歇火后,冷却时间短,没有给到釉面以长时间慢慢凝固,所以没有橘皮纹。
而宣德时期,对青料的控制已经可以随心所欲,既可以晕散,也可以不晕,冷却时间长,应该还存在二次烧成的可能性,因为有些闷釉的感觉,与元代初期低温发色不同,闷的感觉是一样的。有些气泡已经成了盐状。橘皮纹应该是和元初期,烧成温度不够1280度,但是烧成后保温时间延长,降温比较慢,造成气泡溢出后形成棕眼有关。后来的烧瓷专家们研究发现,宣德时期使用了馒头窑,代替了以前的葫芦窑,是橘皮纹形成的重要原因。此时,瓷胎达到了元末的水平,青料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可以自主控制晕散与否,烧成温度却低于永乐,只是元青花初期的水平,所以橘皮纹明显,釉内气泡聚沫攒珠。部分器物釉色洁白,部分器物无橘皮纹,温度比较高,是放在窑里最好的窑位的结果。釉色洁白是因为釉越来越精的原因,已经达到和超过元末的水平。
宣德过后二十多年的天顺朝,已经完全能够控制瓷胎的洁白程度,和青料的发色晕散。再接下来六年后,开始出现了成化瓷的洁白和发色淡雅的新局面,从元代至正以来到明代成化年间,接近八十年的时间,中国青花瓷面貌开始焕然一新。再后来没了苏青料,而是采用回青料和国产青料混合着用,对于青花的把控程度,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面清三代时期的青花瓷器,成了收藏家们的宠儿,就是这个原因。
瓷器的收藏要重点防范清末民初几十年里,大量造假的各类瓷器,当初是用来专门骗西洋鬼子的。由于产量太大,西洋鬼子太少,所以后来连许多国人也上当受骗了。
周航这通专业的解说下来,二人总算听明白了,这些瓷器将来肯定值钱。
李刚问道:“是不是只要我收到几件这样的瓷器,就代表在今后的日子里,衣食无忧,可以躺平了?”
周航哈哈大笑道:“差不多吧,至少比你在港务局上班强。只是人生未来无常,谁又说得清楚呢!”
谭浪双眼冒星星,说道:“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今后不能叫你小航了,要叫你周老师了。”
周航着摆手道:“别,我们是发小,就叫小航吧,这样显得亲切一些。”
李刚问道:“那人家要卖瓷器给我,又该怎么出价呢?”
周航说道:“有点宝光的十块钱左右吧,有亮光的新瓷器几毛一块就行。因为你们是外行,只能按废品来收购,价格尽量压低了收,利润空间才会有大。”
李刚站起来给周航深深地鞠躬致谢。说道:“多谢小航的指点,让我今天受益匪浅。今后收来的东西,还请你定期给我把个关。”
周航也不客气,说道:“只要是真东西,我都给你收了,哪怕是旧房子,只要你提供信息,一旦我买下来了,给你十分之一的成交价作为酬劳。”
谭浪和李刚立即又向周航鞠躬致谢,搞得周航很是无语。看来自己与发小,以及那些当年的小伙伴们之间,已经有了一道无形的墙。罢了,大家都长大了,一切顺其自然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