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二)-第4/5页



    壮志不忘,雄心不死,天人交感,皇道气愈盛。忘、中两道人听的是练练赞叹,老龟听来是心神激荡。

    不多时,老龟将明太子送上岸,本不愿牵扯太多因果,转头便准备走。

    太子跪拜道“多谢龟仙救命之恩,不敢忘其恩情,望告知在下名号,待我等重整旗鼓,好立牌匾,上香送果以此祭拜。”

    老龟回头道“叫我龟太公便可。而救你者非在下老龟,实则有仙人折枝救你。我送你时,听你一番话,想来你将来是有所大作为,这福寿我老龟也不知受不受得起,哈哈哈。”

    “如何受不得?即救我性命,如再生父母,不得不受。也不知龟太公说的折枝仙人是哪位?道号如何?仙山何处?当以最高礼拜谢。”

    “仙人不入面,自有道理。要知天道玄机,因果循环,当见之时,自当相见,莫做揣测,话至如此,老龟去矣。因果循环,莫要留念此间”

    明太子执叩首礼,再拜谢,去了留念,远去。

    忘虚道人掐指一二,得元气之来去,感未来之一二,方知无恙,两人遂离。后告清虚此事已了,三人共谈。”

    自明太子逃出生天,往西直去,箪食瓢饮、风餐露宿一路奔逃,虽其中有所波折,但幸得上天眷顾,处处化险为夷,到了绥夷国,投奔其外嫁的大姐家。

    后在此忍辱负重多年,定了婚约,生有一子,当为质子。方才借得兵马,得其粮草辎重,往东复国。

    东下行军之路,处多事之秋,遇大小国,借道多遇阻,只能绕道而行。

    幸兵将一心,路途虽遥远艰险,风雷雨电也不能折其心,妖精鬼怪不能吓其胆。路遇匪寇,恰是摆阵练兵,来活血气,壮武气,得志气。无甚大祸端的,亦或是因穷苦而落草百姓的,征兵入伍,也能保一些饭食。

    于圣朝一三五年,明太子复国。后天下大乱,绥夷国被灭,一国师逃出生天,出雨嘉关,穿湉坯谷,告明太子。

    太子怎奈实力不足报仇,只得联合他国吞并多地,循序发展,其中尤其以农为重、守基础,招人丁、以充兵力,通商口、富国家财力。

    乱战多年,后剩四方势力,据犄角之势,是玄气四分矣。

    道分为四,是天道、地道、人道和自然道。

    天道是为万物之一,有意志,有感觉,知人事,能赏罚,凡仙俗人难触至高。地道者,地载万物,山川后土,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尊天亲地。所谓玄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

    如今正是一统天下之大运,争气机,夺气运,是争得道之机,成仙统之气运。

    所谓朝闻道,夕可死。

    天量山、太华山、蓬莱海,地庙等等山门、海外潜修练气士终究有止不住妄念。下山!入尘!求道而已,死生不论!

    天下旁门,有缘者,入正道。而奸逆者,尸抛荒野。天下攘攘,乱中有序,水浊而浑,但源清水澈,为上者,为“一”也。

    纵使如此多的山野闲人为争气运,将本征伐事世再添一把火,成多事之秋。

    但四方势力的君王皆非暴戾君主,求得是明德全,善治、善养、善修身。

    尤其明太子提出本乱而末治者一说,言“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闻之,追求者纷沓至来,数不胜数,太子大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