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梁帝设伏



"                                                                                一时间,箭雨呈抛物线从天而降,越过外层重盾阻隔,直击阵眼。

  “举盾!”

  谢宣怀应变。

  闻令,左卫军将士立刻支起了一片重盾天空。

  砰砰砰!

  除了箭盾密集碰撞的声音,左卫军将士仅偶有中箭负伤。

  游击于外的部落骑兵,丝毫奈何不得。

  此时,杨彦超率万军赶到战场,并立刻投入战斗。

  “穆兄,本将助你!”

  此万军之中,多是步卒,故他落后于穆烈。

  “列阵向前!”

  随着军令的下达,魏军步卒列阵向前,气势汹汹压向梁军。

  吃足了苦头的穆烈,感激杨彦超及时来援的同时,立刻率军后撤。

  他欲待机,发起突击。

  所谓时机,便是魏军步卒敲开梁军的乌龟壳。

  一旦梁军阵型散乱,穆烈便可率骑兵突击之。

  此正是骑兵的强项。

  一场鏖战再起,已是交战多时的梁军,并不轻松。

  然于重盾之后,则是他们破釜沉舟的决心。

  凭借这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在魏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中,他们倔强地坚守着。

  ......

  梁帝未如谢宣怀所想,他没有南渡。

  而如元沐父子所想,他确是重兵设伏。

  此刻,他率十余万梁军主力,正埋伏在睢陵通往顿丘的咽喉要道。

  只是他的胃口,远比元沐父子想象得要大。

  他引而不发,有意放过穆、杨二将,将伏击的目标锁定为元沐所率魏军主力。

  “陛下,派末将出战吧!”

  左卫军诸将,纷纷请战。

  他们是被谢韬,派出去阻敌的那部分左卫军。

  他们并未与穆、杨二将死磕,甚至都算不上交战过。

  因为他们绕开大路,趁机与梁帝汇合了。

  所以,左卫军并未出现重大伤亡,只不过是分作两部而已。

  左卫军残部正与魏军战于顿丘城下,哨骑刚刚回报。

  念在多年袍泽之情,他们不忍心见死不救,遂请缨出战。

  “你们要相信尚书令。”

  梁帝镇定自若,他淡淡地说,语气波澜不惊。

  看似对谢宣怀信任有加,实则不然。

  他就是要借魏军之手,除掉谢宣怀。

  毕竟若由他亲自动手,朝野反弹必然汹涌,甚至可能引发内乱。

  至于左卫军残部,梁帝知其乃谢宣怀之嫡系。

  以之消耗魏军,可谓物尽其用。

  “彭城王未至,大军不可轻动。”

  梁帝又说道。

  等元沐大军到来,梁军更无兵可援了。

  其实,梁帝是在间接重申:

  “朕不会救谢宣怀的。”

  只是,他不能把话挑明。

  臣子斗皇帝,是悖逆,是逆天而行。

  皇帝坑臣子,亦非什么光彩事,有损圣明。

  休言梁帝绝情,一切都是因果循环。

  此外,分兵相救便等于削弱伏击兵力,还有暴露伏击企图的可能,于大局不利。….

    梁帝不准,左卫军诸将便不再请战。

  须知他们是梁帝心腹,绝对听命于梁帝。

  深夜,苏霖之入帐,禀道:

  “陛下,魏军援兵已至,距此不过二十里。”

  除监察诸王百官外,典签府还负有刺探军情之责。

  苏霖之所报,正是典签府探子刚刚传回的最新军情。

  军情紧急,片刻耽搁不得,故他连夜觐见梁帝。

  “兵马几何?可是彭城王领兵?”

  闻报,梁帝瞬即警觉,问道。

  夜虽深,他却无心就寝。

  皆因魏军骑兵众多,行军迅捷。

  据此,他预判魏军最迟将于天明到来。

  所以,他精神高度紧张,根本无心入睡。

  “一万轻骑,领兵之将乃彭城王长子、镇南将军长史元睿。”

  苏霖之回道,语气十分肯定。

  此战事关国运,军情丝毫马虎不得。

  他倾尽典签府精锐,并由典签府武堂左右堂主,领衔刺探军情。

  出于信任,他确定军情的准确性。

  “彭城王,在什么位置?”

  梁帝再问。

  他最的,始终还是宿敌元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