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洞若观火-第2/2页



  不是所有人都能迎难而上,勇于也能够驾驭危机的。

  若是由他自己来抉择,他一定会选择那种没有风险的稳妥时机。

  而这种机会,是根本不存在的。

  至少,天上掉馅饼,还不一定砸得到他的头上。

  能够说服他行险,并打掉他心中顾虑的人,唯有谢宣怀而已。

  除此,即使是他的岳丈、中书令刘广博,也不一定说服得了他。

  须知这可是私通敌将,与叛国无异。

  若是稍有不慎,一旦被典签府的探子拿住罪证,便是毁家灭族之灾。

  事不可为之时,岳丈刘广博能出卖他,族伯谢宣怀却断然不会。

  毕竟他们同属谢氏,一损俱损。

  而妻族兰陵刘氏,同时也是梁帝的后族,即使东窗事发,也很难波及到的。

  “尚书省的朱左丞,奉尚书令之命去了聚贤庄......”

  谢氏伯侄,敢于不顾大局而谋一己之私。

  背后的原因,必然是对左卫军的全盘掌控。

  至少,他们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京营六军乃梁帝之禁脔,其兵权向来非心腹不授。

  他授谢韬左卫将军之职,除了安抚太子党外,必然别有深意。

  苏霖之对梁帝的从容,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心中也有所领悟。

  “明面上,左卫军诸将都被尚书令拉拢了去,实则他们仍是陛下的人吧。”

  实际上,确如其想。

  左卫军诸将,被拿住的那些贪赃枉法的把柄,不过是他们奉了梁帝之命有意为之的。

  不如此,瞒得过并无真才实学的谢韬,又焉能瞒得过老谋深算的谢宣怀呢?

  “太子可有参与?”

  “太子殿下并不知情。”

  梁帝暗自松了一口气。

  一国储君若有卖国行径,那不是太荒唐了么。

  萧锋是梁帝的人,同时也是他留给后继之君的辅弼重臣。

  若是太子连这一点也看不清,那他便不配居于东宫了。

  这样糊涂的太子,不用梁帝削其储君之位,他自己便终将跌落。

  “说说右卫军和其他方面的情报。”

  梁帝淡淡地说。

  他手中的御笔并未停墨,行笔仍然法度森严。

  《梁书·武帝纪》载曰:

  南兖州司马冯国栋,抗令,按兵不动。高祖运筹帷幄于京。

                                     .

  闲话风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