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第4/9页
朱元璋傻眼了,在群里质疑“少些树有这么大影响”
老朱同志吃了没文化的亏,才同意治水官员让黄河变道的主意,现在一看上游问题不解决,黄河还会将泥沙带下来,哪怕换到新河道又有什么用,治标不治本。
新河道河床再被抬高,可就没有旧河道让它再改道
朱棣摸了摸鼻子,他建皇宫从各省崇山峻岭收回不少树木,皇宫建成还多了不少木材,本来膈应自己的皇宫被鞑子拿去居住,现在知道皇宫竟然还被烧了。
自己修建皇宫把大明的金丝楠木都采集完了后世也没长了
不会吧
这木头采了就不会再生了
要不要种
他踟蹰,树木成材岂能没个几百年,种了岂不是便宜后面朝代
“不对”朱棣反应过来,“俺现在知道大明历史了为何要怕”子孙真要不争气给万贯家财也守不住
多年来黄河已经不堪重负,不过到**十年代黄河下游曾出现过长达226天断流。
当然上个世纪断流也不是天灾造成,而是人为。这些水去了哪里呢被沿途城市拦截了,水库要水,种地要水,生活
要用水,一座城市一座城市拦截才导致下游完全断水,这在古代大概是无法想象的。
在古代黄河下游断流只有一种可能,特大旱灾。
17本作者玄北提醒您盘点历史谎言,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一张黑白照片,干涸出现巨大裂缝的河道。
也正是因为这次黄河断水,国家大力治理黄河,现在上游植树造林,下游束水冲沙
三门峡大坝宽阔水面、小浪底大坝那黑乌乌的泥沙声势浩大直冲上天。
李世民惊叹不已,“这等工程我大唐何时能办到”
三门峡,那是三门峡,就在伏牛山脚,李世民可是在这里打过仗,自然知道三门峡的凶险。
寻常船只到这里就得下船,改行陆路,船到三门峡不是熟悉地形的老舵手根本无法通过。
多年治理黄河已经有了成效,不说上游增加了多少绿化面积,就说下游近些年大家是不是有听说黄河水清了的话
是出圣人了吗
当然不是,是我们贯彻了大大的话,“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好了,本期就到这里,本期开头提到了商,那么下期我们说说比商地位高一些的工,今日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啥子黄河,跟我们大汉好像没关系”刘邦扣了扣鼻孔,还是先解决异姓王造反一事。
天音提前告知未来,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匆忙起事准备的不充分,坏事是几个被天音点名的联合起来了。
“这不是欺负乃大公”
朝廷要出兵讨伐叛军了,派谁去是个问题。
最好人选当然是韩信,可最好不代表就是最合适。
刘邦怕他前脚让韩信领兵,后脚人就带兵反了
也不敢托付给其他人,他花甲老人了,怕再发生点波折。
这叛乱得刘家人自己去平定。
戚夫人得知刘邦要出兵平叛,立刻慌了,皇帝都多大岁数了,说得难听点半只脚踏进棺材了,让一个老人去战场这不是开玩笑吗
她和儿子一生荣辱可是都寄托在皇帝身上,皇帝好,她和儿子才能有好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