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第6/6页



    ”

    伍子胥等了许久未等到渔夫归来,怀疑渔夫是去找楚兵告密,毕竟楚平王给出了几百金来悬赏他性命,他惶恐不安,躲到了河边的芦苇荡中。

    渔夫回来没看到他身影就知道他躲了起来,朝着芦苇荡喊了许久,伍子胥见没危险才出来。

    渔夫问他“我回去为你准备饭食,你为何怀疑我”伍子胥回答,“我命都是你救的,怎么会怀疑您老人家。”吃饱喝足后,翻遍全身,只有宝剑值钱,便打算将宝剑赠送给渔夫。

    渔夫不要,“我岂是贪财之人楚王出几百金悬赏,我都不为所动,又岂会在意这价值百金的宝剑”故事后面说伍子胥叮嘱渔夫保密,渔夫说你要不相信,我便以死明志,说罢撑着船,自沉江底。

    清溪是不相信这个结局,毕竟水边生活的人,谁还能不会游泳渔夫这里死得也莫名其妙了,要知道后来伍子胥得势后还来寻找过渔夫。这一点吕氏春秋有记载。

    吕氏春秋真实性还是可以相信的,毕竟吕不韦打出了一字千金噱头都没人能改。

    伍子胥来到了吴国,他是逃来的,自然是身无分文,唯一值钱的就是身上的宝剑,这宝剑是伍子胥的家传宝剑,其大有来头,叫七星龙渊剑,后来成了李渊的宝剑,为避讳李渊名字,改成了龙泉剑。龙泉剑是我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为诚信高洁之剑,传闻是欧治子所铸,这把父兄唯一留下的遗物,伍子胥当然不能随意卖了。

    可没钱就得饿肚子,伍子胥为生存带着公子胜以乞讨为生,或许是因为有这段经历,伍子胥也成了古代乞丐敬奉的祖师爷。

    哈哈,从这里也能看出,不论是皇帝还是三教九流其实都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都喜欢给自己找个厉害的老祖宗。

    伍子胥到了吴国也不是很顺利,人虽然活着,可要复仇却不是那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先活下来,乞讨不是正事,挨饿是常态,于是伍子胥一边带着公子胜种地,一边等待时机。这里提一句,公子胜这个时候也不大,伍子胥是带着幼主逃出郑国。

    跟伍子胥心心念念想要找楚国复仇不同,公子胜念的是找郑国报杀父之仇,公子胜长大后,两人理念出现分歧,于是公子胜带着奶奶回到了楚国。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种了七年地,终于在公子阖闾身上看到了机会。

    这里提一下,公子阖闾的父亲是诸樊,诸樊的父亲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是长子,而寿梦最喜欢的是四儿子季札,想要将王位传给最贤德的季札,吴国人也很拥护季札。

    结果季札死活不愿意,寿梦便立了长子诸樊,诸樊很疼爱自己的四弟,寿梦死后,诸樊在守孝期间就想推季札继承王位,季札推让,为表决心抛弃家室跑去种地,无奈由诸樊继承了吴王之位。

    诸樊四十八岁战死,死前留有遗命兄终弟及,由次弟继承王位,次弟之后是三弟,三弟之后是季札,他是非要将王位传到季札手里,以实现父亲寿梦的遗愿。

    哭了,这是什么兄弟情义李渊、李世民看到这里大概得羡慕哭了,这才叫兄友弟恭

    诸樊二弟余祭去世,三弟余昧继承王位,余昧去世,欲传位给四弟季札,可季札是真淡泊名利,拒绝了,于是吴人选了余昧的儿子公子僚为吴王。

    这下有人不乐意了,那就是诸樊的儿子公子阖闾,既然王位传到儿子这一代,也应该从自己这里开始,这王位兄终弟及是为了传到四叔手里,如今四叔不愿意接受,这王位怎么也该回到父亲这一脉,怎么能传给三叔的儿子公子僚

    一句话,传给四叔,可以。传给其他人,我不接受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