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第5/6页



    在费无忌挑唆下,楚平王将太子建调遣到边关,就这样费无忌还不想放过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楚平王耳边挑唆,“太子因为我将秦女送给了大王,对我和大王有颇多埋怨,若是让他在边关守城,手中揽权岂不是会和其他诸侯串联,引其他诸侯攻打都城”

    楚平王一听,太t对了,这种事在这个时代再寻常不过了。

    好家伙,事情还未发生,楚平王先代入了,将太子太师伍奢叫来骂了一顿,伍奢一听就知道是费无忌这个小人在无事生非,反而耿直谏言,“大王,你怎么

    亲小人而远自己的亲生骨肉”

    楚平王表示我不听我不听,费无忌见状又火上浇油,不如趁着伍奢在都城先拿下他,不然他跟太子联合在一起,那就大事不妙了。

    玄北的作品盘点历史谎言,从朱棣吃猪粑粑开始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楚平王二话不说拿下了伍奢,又下令给司马奋扬,召回太子建,趁机杀了他。司马奋扬是满脑壳的疑问,大王你脑子是进水了吧,怎么你抢了你媳妇不过瘾,还要杀你儿子

    司马奋扬便偷偷将消息传给了太子建,告诉他,跑吧,你爹要杀你子建一接到告密二话不说偷偷跑了。

    太子建跑了,被抓的伍奢一家倒了霉,费无忌显然知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杀伍奢不要紧,难的是不让伍奢的两个儿子跑了,伍奢有两个儿子,长子叫伍尚,幼子就是伍子胥。

    费无忌手拿着伍奢性命派人来抓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子胥兄弟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逃了自投罗网体面死去,一个背负不救父的骂名,被人抓住再被体面死去。

    逃是不能逃,春秋时期,名声看得比性命重要,面对这种情况,伍子胥的兄长让伍子胥逃了为父兄报仇,在伍尚的拖延下,伍子胥逃脱了楚兵追踪,跑到了宋国跟先一步跑出来的太子建汇合。

    此时的宋国也不太平,兵荒马乱呐,走在大街上都有可能被人砍死,宋国不能呆,又和太子建跑去了郑国,至于为何跑到郑国,因为这是太子建母亲的母国。

    郑定公对太子建的遭遇深感同情,留他在郑国,但不知太子建脑子是不是进水了,竟然和晋国合谋袭击郑国,谋划让郑国变成他的封地,这让郑国人拿到了真凭实据,太子建被郑定公所杀,郑国待不下去了,伍子胥带着太子建的遗骨公子胜离开郑国。

    可是离开郑国,他又能去哪里父兄冤死的仇恨日夜啃噬心灵,春秋时期可没有被后世儒家循化,有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雷霆雨露均是君恩”。

    这会儿将就的是大复仇,不为父报仇才枉为人子,想要杀掉楚平王,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个跟楚国有仇,又跟楚国实力相当的国家,环顾四周只有跟楚国接壤的吴国。

    吴国也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伍子胥想要穿过楚国到达吴国不容易,需要过一个关隘叫昭关,昭关就在现在的安徽含山县北75公里处,两山对峙,中间有大河,属于楚军重兵把守重要关口,大家应该听过伍子胥一夜白头过昭关的故事。

    说伍子胥为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那么伍子胥真的一夜急白了头吗根据史书记载,伍子胥过昭关还挺容易的,那么他是怎么过去的呢

    很简单,伍子胥带着公子胜就这么跑过去的,他在前面跑,楚兵在后面追,一直追到了大河,碰巧的是河边有一艘渔船,他慌忙带着公子胜爬上去,渔夫撑着船将他们送到河对岸。

    吴越春秋就讲了这个小故事,渔夫将伍子胥送到河对岸,见他饥肠辘辘心有不忍,便对他说,“你等着,我回去给你取一些饭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