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少年人的愤怒-第2/5页
虽然心里不乐意,嘴里却一直嘘寒问暖,颇为亲切。<>
杨慎见到这些下人的模样,心里更加傲气,自然也就多了几分颐指气使。
虽然谢迁他们一直在外面,但是眼神却一直往书房的方向瞟,至于发生了什么,自然在他们的视线之内。
杨延和适才提起杨慎的事情,如今见到谢迁一直不表态,心里虽然不明所以,但是却也不适合继续开口问。
只能默默的低头跟着走。
“今年大旱,北方的灾情规模,说实话得有十几年没有遇到过了。尤其是这一次有不少有些人从中作梗,但是灾民却比往日的丰收年景反而少了许多。
眼下我们看到那么多灾民,是因为有人故意散布谣言,说京师无限期放粮,将很多流民骗到了京师一带。
但是今年的灾情缓解的情况,我想大家都清楚的。
扬兄可知为何?”
李东阳顿了顿,救下说道:“顺天府一地,虽然灾情格外的严重,而且战乱频频,但是却收容了外地的流民超过了四十万。
这个人数一直处于增加状态,更难能可贵的是,秩序井然,没有病疫,灾民有地方安置,也没有发生暴乱。
这在往年几乎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此时咱们面对的可是天灾和**并行,纵观历史,很多王朝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多数挺不住就散架了。
咱们的大明能够做到现在的模样,真的不容易。”
“哦。”
杨延和听李东阳说起此事,点了点头。自从朝局混乱之后,杨延和将更多的心思放在朝局的争斗之上。<>
他更希望的是在这次**中,好好表现自己,博取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对于老百姓的安危,他反而不怎么伤心了。
听李东阳提起此时,才大概知道了顺天府灾情的情况。
“哎,扬兄,你是放着真正的大贤不向我们推荐,反而推荐一个性子尚未磨砺的孩子,真的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当下灾情处理全都是顺天府和沧州府义塾的联合做出了的条陈。
你扬兄对大明最大的贡献就是教育出来忠武侯这个好学生啊。顺天府尹期间,他挖掘了王阳明和严嵩两个新人,一文一武各有千秋,一时间难有可以比拟者。
此外,义塾中招收了不少江南的学子,这些学子不来对于实用之学便有所涉猎,如今进入了朝中做事,应对灾荒,也是如鱼得水,做事情非常有忠武侯的风范。
我以为你前来是向我推荐忠武侯手下的能人,毕竟那是你的学生的学生,也算是你的徒子徒孙了,谁曾想到你推荐个孩子。”
李栋笑得杨延和有些尴尬。
杨延和苦笑道:“一码归一码,陈生那孩子的学生,跟我可没有什么关系,那些西学,还有那些实用之学,我是教不了的,我也不是那种沽名钓誉之人,自然不会将这份荣誉放在自己身上。
他们有多大的能耐,我自然不清楚,自然不好意思开口为他们求情了。
倒是我这孩子,经义的本事已经继承了我不少本事了,我是希望他能为朝廷卖些力气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