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戏迷妈妈
妈妈是戏迷。是越剧迷,也是沪剧迷,还喜欢评弹、黄梅戏。
妈妈这个戏迷可不是一般的迷。在少女时代,妈妈经常一边做功课,一边哼唱自己喜欢的唱段;还用毛巾代替水袖练身段。更夸张的是,妈妈曾一度要报考越剧团。已故的外公当时为了打消妈妈的舞台梦,伤透了脑筋。外公对妈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无奈妈妈铁了心,一门心思要去吃那碗“油炒米饭”(旧时上海人揶揄艺人吃的那碗饭是“油炒米饭”),最后,外公只能釜底抽薪,藏起了户口本,不去理会妈妈的哭闹,才让妈妈彻底断了演员梦。
虽然用户口本管住了妈妈的身,但是妈妈热爱戏曲的心外公却永远也管不住。一有空就要“天下掉下个林妹妹”,或者“金丝鸟在那里鸣叫声声”。这种习惯,陪伴妈妈从少女到成年,结婚生子也改变不了。
譬如,星期日在家里,我做功课,老爸坐在我对面看报纸。
“口干吗?”老爸忽然问。
“有点!”我说。
“老婆,冰箱里拿两罐饮料!”老爸大声喊妈妈。原来,老爸是自己口渴,想劳驾妈妈才连带拖上了我。
妈妈并不计较,从冰箱里拿来两罐饮料,“来,小少爷!”递给我一罐,“来,大少爷!”递给老爸一罐。随后妈妈开唱:“都是你大少爷引诱了我!”忽然意识到不对,急忙用手掩口。
可我已经听见了,问:“什么大少爷?什么引诱?”
妈妈一脸无辜地问老爸:“怎么办?能给儿子说吗?”
老爸白了妈妈一眼,然后说:“曹禺的名剧《雷雨》,可以让儿子知道!”
妈妈舒了口气,就将《雷雨》的剧情,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给我做了介绍。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剧,”老爸再做补充,“先后被改编成话剧、沪剧、电影,是极具生命力的作品,最近还被改头换面搬上了银幕,就是老谋子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妈妈唱的就是繁漪与周萍的那一段。”
又比如,清明去给外公上坟,一家人乘着老爸开的车去苏州。去时,老爸开收音机,听流行乐,回来时妈妈非要听越剧《红楼梦》。
“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妈妈边听、边唱,我和老爸哈欠连连。上海到苏州,去时用了一个小时,回来差不多路况,多用了20分钟。
“怎么多用了这么多时间?”妈妈纳闷。
“你那慢吞吞的越剧没让我睡着就不错了,就别提慢了!”老爸抱怨。
“慢点好!真好让我有机会听完全本《红楼梦》。”妈妈很得意。
在收音机里听戏、在电视里看戏也就算了,一有机会就想上台一展伸手的愿望,让我家不时还成为排练厅。每年年底,妈妈单位里吃年夜饭,妈妈表演的节目不是越剧、沪剧,就是黄梅戏。
“儿子,”妈妈一指我,“帮我网上下载一段伴奏音乐!”
我只好从网上下载一段《红楼梦》或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伴奏音乐。
“老公,”妈妈一指正坐在椅子上看电视或看报纸的老爸,“起来跟我搭戏!”
老爸只好抬起屁股,跟妈妈搭戏。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老爸唱。老爸的妈妈也是个戏迷,从小耳濡目染,也能唱上几句。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妈妈唱的比老爸可动听多了,还带着身段、造型和眼神。
“这个叫什么?娴静……”老爸忘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