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离去-第2/4页



    “来人!把赵恪逐出军帐,杖四十……算了!”他深深呼吸了一下,叹道:

    “看在皇妹的面子上,我命你携麾下侍卫退出战场,回去向皇妹复命去罢。”

    被闻声进入的蜀王侍卫抓住双臂的赵恪没有反抗,只是慨然长叹:

    “蜀王殿下厚恩,末将无以为报,但求蜀王殿下勿要相信宜城侯……”

    “带下去吧。”蜀王已经恢复了平静,不悲不喜地吩咐道。赵恪重重抱拳行礼,接着大踏步地走出了军帐。

    蜀王看着他魁梧的背影,内心只觉得十分堵气,恨不得现在就提枪上马与青军决战。

    “待本王擒住那杜袭之后,必要把他的首级给你看看!”蜀王恨恨咬牙道。

    而出了大帐的赵恪径直走回自家军帐唤起王和和韩平路,令他二人去其它军帐召唤侍卫,一起回返京师。

    二人虽不理解,但还是依照他的命令离去了。而赵恪在桌案旁坐下,抽出怀中信件,看着上面熟悉的兴总管笔迹最后阅读一遍之后把它放进火中。

    这封信正是他今晚冒死进谏的原因。

    信里,兴总管说了三件事:

    第一,北方戎狄蠢蠢欲动,三国间短暂的和平即将被打破,连绵大战就在眼前。

    第二,天福帝严禁皇子结交军方将领,就连最受宠的鲁王所能真正依仗的也只有蜀王。

    第三,宜城侯目前已经是勋戚中爵位最高之人。

    读过此信之后,赵恪一直在思索兴总管到底想说什么。直到刚才蜀王言说要亲自带兵冲阵而要宜城侯殿后,他才明白过来:

    宜城侯很有可能不会支援,而是要坐看蜀王战死!

    可事涉国本之争,这种话根本不能明说。

    但不能明说这一点的话,赵恪根本劝不动和鲁王同样骄矜的蜀王,这几乎是个死局!

    细细想来,赵恪只觉得浑身发抖,似乎有一只无形的黑手在操控着一切。

    这次边境大战,天福帝无论是想要继续执行打压勋戚武将的政策还是给鲁王一点支持,都一定会选择蜀王作为出征主将的第一甚至是唯一人选。

    而作为目前的勋戚第一人,宜城侯也几乎必然出任副将。但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个第一人的名头只会带来无情的打压,因此为自己和家人寻找一条后路也是应有之义。

    而太子,就是这样一条后路。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却也没有了更好的选择。

    而且之后蜀王的行为也全在黑手的掌握之中:

    作战时,他一向身先士卒,并且和他搭档的还是有着旧怨的宜城侯,蜀王必定带头冲锋以夺取头功。

    一环扣一环的谋划下,隐藏着对蜀王绝大的杀意。

    蜀王已经迷失在局中,而宜城侯也不过只是一枚棋子罢了。至于赵恪,他虽然在兴总管的提示下勉强看懂了棋局,奈何他的分量太轻,连棋子都不够格,顶多算是帮助宜城侯下定决心的一根稻草。

    而且最要命的是,赵恪还读懂了信里的另一层意思:

    那位刚刚摄政的青国皇后,很有可能联系好了北方的戎狄。

    那么明天那个平坦的战场,将会成为大夏诸军的埋骨之地。就算宜城侯真的及时出兵,他的步卒也很难挡住北戎骑兵。

    可这些话,赵恪全都没办法说出来,除了信里兴总管的叮嘱以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已经看出,急于求取胜利的蜀王已经听不进去任何丧气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