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争吵-第2/2页



    最后,帐中只剩下了蜀王和老神在在坐在椅子上的宜城侯,还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留了下来的赵恪。

    “吾等商议机密军情,为何留一小小统领在帐中啊?”宜城侯淡漠地开口说道。

    坏了,看来蜀王和宜城侯之间的关系并不像在军士面前表现的那样好。

    这是赵恪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想法,之后才思考起了和宜城侯同样的问题,留我在这是为了什么?

    蜀王却不搭茬,只是微眯着眼睛,上下扫视宜城侯。

    这种极为失礼的举动激怒了宜城侯,他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茂密的胡须微微颤抖,“李谋小儿,竟如此失礼耶?”

    “呵~”蜀王冷笑,“你这老匹夫还没死吗?”

    “承蜀王殿下的福,老臣尚还算康健。”宜城侯阴沉着脸回答道,“上次出征时,蜀王殿下怜惜老臣年迈,所以特意替老臣统御帐下所有骑兵,最终擒敌制胜。蜀王殿下如此做派,实在是令老臣感激涕零!”

    “感激之言倒是不必再说了。”蜀王桀骜一笑,“若是真感念本王恩情,就不要挑战本王的底线!赵将军现在是本王帐下监军,若是他发生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幸之事,本王便专拿你是问!”

    “荒谬!狂悖!”宜城侯气得用手拍击桌案,“老夫与赵统领已然在太子殿下见证下和解,怎么会谋害于他!更何况,老夫乃是堂堂侯爵,你这黄口小儿,安敢如此辱我?”

    站在他们中间的赵恪只觉得耳膜生痛,这两位看起来是有些旧怨,以至于一见面竟连最基本的礼节都不屑为了,直接明刀明枪地吵了起来。

    这边蜀王骂一句无胆匹夫,那边宜城侯回一句黄口小儿,谁也不想招惹的赵恪只好慢慢向后挪去,希冀他们注意不到自己。

    按道理,一个小小侯爵不该能跟亲王如此针锋相对。但在军营之内,不论爵位高下只分职责所在,而副将和主将在非战时基本平级,而且现在的情况很是复杂。

    在目前的军营中,宜城侯所带来的援军是大头,而且作为传袭数代的一等侯,其关系纵横交错,军中不知多少人和他沾亲带故。

    反观蜀王,他之所以能成为宗室将领中的第一人,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天福帝刻意打击了一波宗室的将领和藩王。因此李谋能出头,有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意味。

    而之所以李谋是主将,完全是因为他是鲁王竭力举荐而来,而副将宜城侯则隐隐偏向太子。

    大夏与青国虽然许久不曾爆发大规模战争,但边境还是摩擦不断,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

    而这次之所以心有灵犀地开展了一次几十年未有的大规模作战,则是因为青国皇帝重疾缠身无法理事,可太子又太过年幼,只能暂时由皇后摄政。

    目前青国内部动荡不安,许多官员上书反对临朝的皇后。而皇后能坐上这个位置,便决计不是束手就擒之流。

    她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以大将军杜袭领军,悍然发动了对大夏的战争。

    而大夏虽对此有所预料,但奈何太子和鲁王斗争频繁,天福帝前段时间又不知为何取消了每日朝会,送往宫中的奏折也大多石沉大海再无回复,所以仓促组织的反抗军竟是节节败退,几乎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沦为战场。

    好在此时已经临近寒冬,北方戎狄因为缺少粮食而南下,否则大夏面对腹背夹击的两线作战必定举步维艰。如今只用单独面对青国,压力便小了很多。

    而青国本身也是仓促起兵,所以军队规模并不庞大,加上分兵收拢民众搬迁,目前在战场上并未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