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 儒论儒(求收藏,求银票)-第2/3页



        “什么意思?”扶苏不解道。

        “敢问公子,教您的儒学大家可是淳于越?”

        “没错,先生认识恩师?”扶苏惊喜道。

        “淳于越,欺名盗世之鼠辈,岂配知我姓名。”

        听完荀况的话,胡亥算是人生中第一次见到历史中的【狂士】,那高傲的表情,真的拽啊!

        胡亥看到扶苏脸色有些不自然,提醒道:“淳于越可是我大兄授业恩师,你怎能骂他鼠辈,我认识四个老鼠的弟子,可是住在下水道中鼎鼎大名的人物啊,你这不行,骂的太埋汰了。”

        可惜的是,

        那两人没能理解忍者神龟的梗。

        荀况心痛的说道:“公子,淳于越并没有好好教导您。”

        “为何这么说?”身为弟子,扶苏能感受到淳于越的用心,并没有对方口中说的那样不堪,如果没有充足的证据支撑,那么荀况在大秦的仕途,便算是结束了。

        “孔子曾言,君子当擅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敢问公子,数如何?”

        面对儒学大家的提问,扶苏难以自认数学无敌,

        胡亥见状,一旁帮衬道:“大兄数学得还算不错,能数对米。”

        扶苏察觉到荀况在胡亥说完后的表情,无奈的点了点头,“不算好。”

        要知道儒在殷商、大周两朝都是担任祭祀、礼乐的职务,它所算的数,更多的是与天体相关,量级还真不是日常范围内涉猎的,

        别人都是算日月星辰,经胡亥之口,扶苏算的竟然是米,

        听起来,格局差距有点大。

        荀况不再纠结,再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公子应该知晓其含义吧。”

        扶苏闻言看向一旁的胡亥,当初幼弟被关入天牢,就是因为这句话。

        胡亥也好奇儒家最后一位圣人,对于孔子这句话是如何解读的。

        “自然。”

        “那他是否教授公子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人应该遵照本心,顺应天理,知行合一!”

        扶苏回忆许久,缓缓地摇了摇头。

        知行合一这四个字,让旁听的胡亥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难道这是成为圣人的必要条件?

        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圣人,就是主张知行合一的王阳明!

        如今跨越两千余年,胡亥竟然在另一位圣人口中听到了这个极为熟悉的词汇!

        “大兄,那淳于越当初教你什么了?”

        身为圣人的孔子、荀子、王阳明都能一语点出人在处理恩怨时该如何行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