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捉猫-第3/5页
    
    他紧紧咬住嘴唇,吞回去后面几个字。恍惚间竟然忘了自己身处何地,还以为是跟罗敷满世界驾马车游玩呢!
    他恋恋不舍地把帛书收回袖子里去。有人扶他下车,头顶上挡了硕大的伞盖,晃动着串珍珠的帘子。尚有细细的水珠从伞盖四面滴落,溅在他袍角,开出一朵朵泥点子花儿。
    面前的宫殿他认识,正是洛阳北宫。几个月前来过一次,看看头顶青瓦红墙,似乎都在跟他打招呼。
    只不过上次是从边角小门进去的。这一次,进的是面南的朱雀门,面前便是大块大块的汉白玉石阶宫殿前的石阶又叫丹墀,因着涂饰了朱红,偏偏颜色破碎,放眼一望,便生出一种血流满地的错觉,让人不禁怀想,曾有多少直言进谏的文臣、忠心卫国的武士,曾在此处壮志不酬,怀恨殉天?
    复道并列的三条路,十步一岗哨,威武士兵排排侧立。中间一条是天子行的御道,稀稀拉拉的“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恭迎新君。
    庶人不能立为天子,因此群臣陪位,就地封他做了长安侯,算是个跳板。
    侍臣宦官铺上满地竹席,百官在泥浆中列队参拜,欢呼如山。
    王放听得耳膜发胀,倍觉孤寂。眼看一件件上好的绸纱绫罗布料被浸在雨水里糟蹋,心里想的却是:阿秦要见到,多半会气得打人。
    他看看左右,身边除了执伞的亲兵,并无旁人,更没人有给他介绍一下的意思。
    他只能凭服色猜:哪些是文臣,哪些是武将,哪些已倒向兖州方面的,哪些是墙头草,哪些是胆小鬼,哪些是被拉来凑热闹的。
    忽然在一堆黑白发髻后面,瞟见一个圆圆乎乎的肉脸。那脸上带着过年似的欢笑,正跟着众人大声唱和:“恭迎新君,陛下万安”
    王放扑哧一声笑出来,小声招呼:“刘太宰?”
    刘太宰官小,只能排在重重叠叠的人群后头。他跟着众人观瞻新君,脖子伸得老长,终于把那个大脑袋从肩膀里拔了出来,艰难地左右转动。
    王放声音虽不大,在一干拖长的阿谀声中,却颇为明显。
    刘太宰一下子愣了,招风耳朵转一转。
    开始以为是自己上年纪,耳鸣了。再探头一看,这“新君”怎么有点眼熟呢!
    回想起来,每天搭乘顺风马车,似乎很久没看到那个孝义赶车郎的身影了……
    刘太宰觉得自己眼花。毕竟人靠衣装,玄衣?裳下的翩翩君子,跟那个布衣革带的民间少年,只能说是眉眼神似,算不上一模一样。
    王放过了三个字的嘴瘾,不敢多造次,跟着宦官们的引导,穿过大门小门,进了一个安福殿。
    并非什么金碧辉煌的大殿。但最起码,在废墟和房屋参半的宫城里,算是个修葺完好的。
    殿内分内外两进,厅堂在中,厢房并列。十几个宫人仆役侍立当中。里面空空荡荡,除了一张他平生见过的最大的雕花朱漆镶金架子床,并沉重檀木的桌几柜榻,还有墙壁上的褪色彩画,没什么多余的东西。
    好好的贝阙珠宫,许久没了主人,硬生生看出了家徒四壁的凄凉。
    王放吃惊:“连几卷书都没有?”
    冯宦官开口答话,声音婉转,抑扬顿挫。
    “主上有所不知。此处曾是先皇寝宫不假,但大量物件都是先皇使用过的,奴婢们怕犯忌讳,已全都收了起来,寻个吉日,打算烧了呢。”
    他自从见了王放,一点惊讶的神色都没有。要么就是早就把他忘了,要么他已经练就了一身处变不惊的本事,选择性的装瞎装聋,凡是跟皇家沾边的秘事,就算捅破天,他也能强行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