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香-第2/6页
    
    崭新书卷,市场上很少有直接售卖的,且价格不菲。
    他还在盘算,罗敷直接开口吩咐。
    “看老乡们用那简牍做什么。若是垫床,便赔个床的价钱;若是烧火,便赔柴薪的价钱。若是筑墙,就赔泥瓦工的工钱都机灵着点儿,见机行事。最要注意的,就是少说话,千万别吓着人家。”
    天水近陇西。王放这支借来的卫队里,半数是当地羌人。虽然相貌打扮都与汉人无异,但相处久了还是能看出些许不同。当地百姓迷信保守,对外乡人充满戒备。羌人更是几辈子没见过。
    龚节看看身后一干卫队,愁眉苦脸点点头,道:“遵命。”
    当了这么多年卫兵武士,头一次接到这种任务。到村民家去收购竹简木牍!
    可以算是史无前例了。
    不过既然秦夫人如此吩咐,大伙还是勉力照做。商议了一下路线,分成小队,分头出发。
    王放嘱咐:“天黑之后,那个小饭铺见!”
    说到“饭铺”,他忽然感觉肚子空空。看看罗敷,微笑建议:“咱们去吃点东西?”
    ----------------
    那小饭铺兼营逆旅,还是一家小客店。眼下农忙时节,没人出门远游,客店里全是空房。
    吃完饭,王放跟那店家商量,说自己带得有女眷,不喜热闹,可否包下整间店面。
    那店家本不同意,被他花言巧语几句,不知怎的就点了头,还额外给他抹了房钱的零头。
    奔波多日,终于暂时安顿下来,不用操心明日去何处,且无杂人打扰。
    罗敷请人给洗了衣裳,又让店家烧了热水,在房里舒舒服服的沐浴濯发,洗掉路上烟尘。
    然后换上干净的细麻素色衣裙,重挽发髻,再匀脂粉,店堂里挑个小角落坐下来,就着斜阳余焰,安安静静的读书。
    她知道自己来洛阳以后,忙于织坊生意,文化方面荒废了不少。这次出行,预计大半时间都待在车里,因此预备了几卷《诗》,打算沿途补补功课。
    好容易认几百个字,别全忘了。
    但她上路才发现,马车颠簸,车厢内又昏暗,读没两句就头晕。她没有那些洛阳官员的本事,做不到在车里还能批阅简牍公文。
    因此在车里也只能丢下书,自己编织打络子消磨时间。短短几日,细绦络子编了不少,够分给整个织坊的织娘们了。
    现在,好容易偷得片刻闲,赶紧把书拿出来啃两句。
    还好,学过的字句,基本上都没忘。
    她以手指作笔,在大腿上一个个的描字,没多久便沉浸其中,仿佛又回到了白水营里,彻夜念书的时光。
    她低声念:“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承……”
    婉转轻扬的声音,念着念着,忽然卡壳。像是路上遇见熟人,却突然叫不出名字。记忆中的一个小光点,在眼前舞蹈盘旋,就是不落在她的舌尖。
    忽然,听到身边一声轻轻的笑:“承筐是将筐,篚也,所以行币帛也。承筐是将,意即双手奉上礼品。”
    她“呀”的惊呼一声,抬头一看,王放斜倚在另一片坐席上,一缕清明阳光,照亮他的半边脸,照亮空气中的细小尘埃,翻滚在他肩袖的边缘,整个人宛若镀了一层薄金。
    他左手一盏茶,右手也是一卷书。但他的目光一分也没落在那书上,而是像生了脚似的,斜斜爬过粉灰墙,偷偷落在她脸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