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清明-第2/6页



    这一句话,所有人的目光都嗖的一下,集中在他身上了。

    等果酪上来,他才朝四周团团一拱手,礼貌问道:“打扰诸位乡亲。小子前来,是想打听一下太原卫氏……”

    王放垂头丧气地走出饭铺。

    饭铺里老的少的都有,黄发垂髫,按理说不应该全都无知。

    然而说起“太原卫氏”,所有人也都是茫然摇头,说:“是个世家吧?可不住在这儿啊。”

    王放傻眼:“这里不叫卫家村?”

    乡亲们交头接耳,迟疑道:“那也许是以前住过姓卫的吧……”

    乡亲们淳朴是真淳朴。王放用尽浑身解数,察言观色,旁敲侧击,不觉得是他们临时联合起来耍弄自己。

    他伸出手掌,握一把清明雨,一下下往外弹水珠。

    他突然想,会不会当年的东海先生也是如此,百里奔波,带着卫氏女郎回到“娘家”,却发现物是人非,当地百姓一问三不知,而那几十几百个姓卫的,全都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想想有些脊背发凉。

    罗敷轻声叫他:“十九郎!龚节来报,说山坡后头看见一片大宅院。”

    他赶紧整整衣冠,趋到门口,再去牵马。

    还不忘跟罗敷抱歉一句:“难为你,跟着我没头苍蝇似的到处跑。”

    她在车里扬起一根络子,笑道:“我又不累。”

    山坡后面果然有一片大宅,但见屋顶破漏,墙壁坍塌,说是个围墙,其实四面漏风,也起不到围墙的作用。

    原本一个大门,两个侧门,朱漆全都剥落,门口的狮子也不知哪儿去了,空留底座;外墙上犬牙交错的,让人开了一扇扇小门。几条狗在小门内外钻来钻去。

    一道水流从墙底小洞里潺潺流出,汇入长满青苔的人工水渠里。

    寒食已过,院子里几道炊烟,还能听见鸡鸣声、汲水声、妇人闲聊声。

    一个矮小妇人从小门里出来,手里提着一篮子脏衣服,沿着那水渠,径直走了,像是要去浣衣。

    王放连忙迎上去:“阿婶……”

    妇人怕生,又听他口音生疏,看了一眼,没理他,扭着腰肢走了。

    他低头一看,那原本是流觞曲水的水渠上,让乡民胡乱搭了一块青石,作为横跨的桥梁。仔细辨认,那青石上刻着模糊字迹,似是一块碑。

    他心知肚明。这是哪家大户人家的废弃宅邸,让不相干的乡民占据了,眼下已成大杂院。

    而这宅邸原来的主人,又去何处了呢?

    农人在外面劳作,留在大院子里的多是妇人。

    罗敷提着裙子下车,找一个小门进去,问了十几个老妪少妇,都没人能说清,这宅子的主人到底身在何方。

    大家的口径相同:“我们搬过来的时候,这院子就这样啦。官府告示上说了,这是废宅子,可以随便住!夫人,你可别多心,我们当家的都是本分好人呐。”

    ----------------------

    线索生生断在此处了。犹如一砖一瓦搭了一栋高楼,忽而一夜狂风起,眼睁睁看着那楼塌了。

    王放满脸失落,心中转着无数鬼主意,然而一个都派不上用场。

    罗敷默默走在他身边,眼望四面田垄交错,乌鹊绕枝而飞,心中空空荡荡。

    忽然,身后有人喊一声:“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