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早朝-第3/4页



   好在,在早朝前,他已经做足了功课。

   等了那么多天,李亨不至于真的是傻乎乎要等人齐了再开会。

   这段时间内,他和身边的谋臣幕僚商讨当下局势,不停接见率军勤王的官员和将领,然后,则是根据这些人自身的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比如说加官进爵。

   在谈事之前,郭子仪再度拿出另一封旨意,开始宣读旨意。

   读到第一条的时候,他便将旨意递给旁边的宦官,自己则是跪下。

   “朔方军节度副大使兼九原太守郭子仪,为国羽翼,征战无休,堪称国家肱骨......拜郭子仪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

   “御史大夫李光弼,克勤于国......拜河东节度使兼云中太守,加河北采访使,兼魏郡太守...”

   ...

   李光弼人不在这儿,估计等回去的时候,朝廷应该会派出使者跟随颜季明一同回河北,将官爵授给他。

   颜季明默默听着,等着郭子仪念自己的名字。

   但很快,他忽的精神一振。

   “太常卿史辛云京,拜太原尹...”

   朝廷这是知道王承业已经被自己宰了?

   也对,有郭子仪在,他肯定会说这件事。

   颜季明瞥了一眼那个名叫辛云京的中年人,这人气度温和,眼里并没有其他意味,看似是个老实人。

   但他清楚,这种老实人,往往才是最深藏不露的。

   因为在很多人眼里,自己不也是个老实人么?

   暗暗把辛云京记在了自己的小本本上,颜季明很快发觉有人在戳他的手臂。

   李嗣业在旁边咳嗽一声,低低提醒道:

   “跪下听旨。”

   “常山太守颜季明,其父户部侍郎颜杲卿,其叔父河北招讨使颜真卿,三人俱忠诚于国,勤恳于事...

   河北忠贞,尽出颜氏,朕早闻知,有功之臣需以重赏,故加颜真卿河北节度副使,拜颜杲卿谏议大夫,

   拜颜季明魏博节度使,封逢壁县男!”

   封爵!

   一言既出,众人大惊。

   颜季明按捺住心里的狂喜,当即跪下,道:

   “臣,谢圣人隆恩!”

   郭子仪也顿了顿,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颜季明,才继续往下读去。

   “高仙芝、封常清二人,受人诬告,而能不改其节,尽忠于国,故而官复原职...”

   这个也算是意料之中。

   其实郭子仪、李光弼,甚至是李嗣业、高封二人,全都有爵位晋升,只不过这次为了凸显颜季明,这些大佬的部分奖赏并没有当众念出。

   颜季明心里冷笑。

   加官进爵的那封诏书,念了很长时间,郭子仪念到最后一个名字,看着那人跪下来谢恩,他立刻舒了一口气。

   这差事也特么太累了。

   旁边的宦官,则是拿出了第三封诏书开始宣读,让郭子仪能有个休息的时间。

   加官进爵之后,便是给所有人分派差事。

   郭子仪等人将要率领朔方军南下或者是东出,收复关内道以及河东道失陷的城池。

   至于颜季明等河北的将领官吏,则是被要求去准备聚集兵马南下,准备收复河南道城池,驰援江南道。

   李亨显然是听从了颜季明的建议。

   或者说,他确实不放心某些人手握重兵。

   颜季明向他建议将河北拆分为各个军镇,从明面上看,这确实没大问题。

   这些军镇的节度使,则是由河北节度使统一调度,而河北采访使、招讨使之类的官员,则是作为辅佐和监督。

   至于说那些节度使容易尾大不掉的问题,颜季明知道李亨肯定是也考虑到了。

   所以,李亨没升颜真卿或是颜杲卿的官,反倒是让颜季明做了节度使。

   前两者的名望,确实是太大了。

   颜真卿打出抵御安禄山的旗号时,十七郡响应号召,二十万甲士景从,这样的威望,让李亨闻而生畏。

   颜杲卿的名声也不低。

   唯独颜季明出身颜氏,本身又过分年轻,本身不会有太多资本。

   让他坐这个节度使,可以安抚河北人心,但颜季明有没有足够的威望去号召众人,最多老老实实做事。

   整个河北只会重新纳入朝廷的控制之下,不会再节外生枝。

   想法,很美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