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游江湖-第3/3页
最终,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一言一行也受当地官员监视,这些也就都罢了,关键是还不给工钱!苦得嘞!
其实萧瑶认为宋神宗是烦了身边这些个“小人,”就像是自已教书时讨厌打小报告的学生一个道理。
没事闲扯蛋,屁事一箩筐!
苏轼被捕入狱的由头是“托事以讽”,那么证据呢?李定们随即展开行动,挖掘蛛丝马迹,把苏轼那些年的所有诗文全部翻烂,逐字酌句的“找证据”,乍一看去,真是很有“收获”。
比如苏轼的名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以两棵桧树挺拔的风姿,来表达刚正不阿的人生追求。却被李定同伙舒亶抓住“世间唯有蛰龙知”一句,硬说这首诗在诽谤宋神宗。气的变法派重臣章惇愤怒驳斥:古往今来称号里有龙的多了,诸葛亮还叫“卧龙”呢,难道这也诽谤皇上了?这真是‘亶之唾,亦可食乎?’舒亶吐口吐沫,你们都当饭吃?”
以这个奇葩逻辑,苏轼的《书韩干〈牧马图〉》,被他们说成“讥讽执大臣无能”。《次韵达章传道见证》也被扣上“指斥乘舆”罪。《次韵答邦直、子由五首》更被冠以“诽谤君父”的大帽。所有这些“罪名”,不是从苏轼诗文里断章取义,就是望文生义胡乱解释。
折腾到最后,连宋神宗本人都受不了,听完苏轼的“罪证后”连连感叹:“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
……
萧瑶虽知苏轼定然无恙,但也心生好奇苏轼究竟会如何自救,于是开口问道:“不知道苏兄可有想好如何脱身?”
只见苏轼嘿嘿一笑,“萧弟有所不知,当下世间文人能作得一篇好文章者无数,但要论既作得一篇好文章,又拍得一手雅俗共赏的好马屁的,唯吾一人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