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游江湖-第2/3页



    苏轼拖着近乎残破的躯体费力的从地上爬了起来,和萧瑶刚抓进监牢时一般,透过那扇窗户凝望着外面森森的柏树,房檐上的那群乌鸦仍旧不知疲惫的叫着,在那柏树和乌鸦的身后,继而是更辽阔更远大的天地,从苏轼蓬头垢面下藏着的那双眼,萧瑶从中看到了眷恋。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萧瑶瞳孔一震,“这是…这是狱中寄子由二道其中的一首!”

    “可恨我苏轼这一生多遭贬谪,可怜我苏轼这一生辗转各地,与父兄多分离……”

    “苏兄难道就打算止步于此了吗?”萧瑶突然开口问道。

    苏轼一惊,定过神来方才发现隔壁不知何时关进来一个人,此刻那人正怔怔的看着自己,于是夹带着一丝惆怅回答道:“兄台你有所不知,我儿先前已与我约定好,如果朝庭决定要砍我脑袋,便托人送条鱼来,我自个也好有个准备,昨日有人送来饭菜,菜品中正好有道西湖醋鱼,想来如今不日便将押赴刑场,只可惜那条鱼着实难吃,若是能在其中放上姜葱少许,撒一撮糖,再浇上一点料油,也许会好吃不少!”

    萧瑶神色一禀,随即脑门上爬满黑线,大哥!砍头诶!断头饭诶!你都知道自已要死了,能不能严肃一点!

    “不巧,这道菜在下正好也品尝过,其中滋味难以言说,想必其中鱼也定然不悦,若它能说人言道人语,还是清蒸为好!”

    苏轼闻言,原本神情暗淡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精光,“想不到兄台也是位能吃会吃之人,只可惜我俩如今身处囹圄,不然定要尝试一番!”

    “如今陛下旨意尚未下达,苏兄又何必如此,岂不听闻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的道理。”

    “兄台倒是豁达,只是你我二人同为这阶下囚,生死未知,谈何未来?”

    萧瑶讪讪一笑,他开口给苏轼讲了一个小故事。

    “从前我看见耕作的农户感觉很痛苦,因为我觉得他们大字不识几个,一生只为丁点得失斤斤计较,又谈何先天下之忧而忧!我整日忧思,殊不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哪怕生命到了最后关头,也不该沉沦于此!”

    “再者说来,苏兄脑袋现在不还别在脖梗上滴溜溜的转吗!人呐!有时候别太固执己见了,何不把握把握当下,去搏一线生机!孰不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道理!”萧瑶安慰道。

    苏轼闻言,思索片刻后,艰难的爬起身朝着萧瑶躬身抱手一礼,说道:“多谢兄台解惑,在下眉洲苏轼,敢问兄台大名?”

    萧瑶笑道:“巧了,在下也是蜀中人士,姓萧,单字一个瑶,我瞅着苏兄应该比我年长几岁,又是同乡,这样吧!以后我就唤你一声大哥!若你我二人有幸能从这监牢出去,大哥便请我喝酒如何?”

    “哈哈哈,萧老弟,那咱就一言为定!”苏轼爽朗的笑道。

    苏轼当然不会死!历史记载当时宋神宗面对御史台的奏报心里也犯了难。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曾留下遗训,除了叛逆谋反,一概不杀大臣。李定等人必欲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朝野上下,舆论哗然,认为苏轼未犯谋逆罪,不该重处。更奇怪的是,新旧两派正直之士,皆出面营救。

    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由于各方面的营救和舆论压力,促使宋神宗产生宽待苏轼,从轻发落的念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