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四节 备战备荒为人民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一旦发生了战争,在苏联拥有绝对空军优势和核武器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防范和减小这些国防单位被破坏。而西北、西南这些虽落后但偏僻多山的地方就是优选——西北比不得西南的山多,也尽量靠山建。

    落实到细处,比如说厂区不准有围墙,车间在山洞里,职工生活区在外面,且生活区不能建筑楼房。不建围墙和不盖楼房这些都是为了防止目标过于明显;生活区最好和当地农村相邻而居,这样敌人的飞机就分不清楚哪些是民区、哪些是厂区;便是发现了,也会因会误炸到了民区而有所顾忌。

    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

    建设三线、留在三线,这就需要那些原先在一线城市的工人,搬到偏远荒凉的三线工厂去;新建设的国防企业也需要年轻人去那里。基层的领导为了积极响应和党中央交给的任务,提出了“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鼓励和号召广大年青人投入到三线建设当中。

    在这重重迫人的危机感中,在金秋的十月,传来了两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一是中国的原子弹试爆成功了;二是赫鲁晓夫在黑海渡假时,被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原子弹的试爆成功,虽晚了十几天,但也在十月内,算是为建国十五周年的献上了一份大礼。

    赫鲁晓夫下台后,中.共领导人观察苏联那边的反映,希望苏联能改变对中国这种敌对的状态,能成为友好平等的关系。

    苏共搞政变成功的这几个领导人,在权衡了利弊后,还是没有发生内部夺权的争斗,由勃列日涅夫担任了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中.共方面发现苏联最高领导人虽经过了更替,但对中国的态度勃列日涅夫,还是沿续了赫鲁晓夫当政时对中国的敌视态度。看来中苏之间冷对的关系还要持续。

    虽说是往偏远山区的三线地方进行转移和建设,但一线地区也不是不能搞“三线”的。比如上海的三线地为皖南山区、安徽的三线地为六安、河北的为沿太行山麓、山东的为沂蒙山区等。这些属于一线地区的局部地方,所以称为“小三线”。

    “三线建设”不仅是个大胆而重大的战略决策,也是一项耗资巨大、耗费人力众多的建设项目。

    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就在于“全国一盘棋”,同“大跃.进”“大炼钢铁”一样,是可以举国而动的。

    但这次的“三线建设”吸取了前面的教训,不能抓了国防工业而耽误了农业和民生工业,所以是采取保障工农业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抽调富余人员进行支援建设的方法。

    山东做为一线地区,除响应国家号召,抽调富余人员去外省进行三线建设支援,自己沂蒙山区的“小三线”更是要搞好。

    ~

    黄麒麟带重阳去县城看望儿子儿媳,先去了杨胜那里。

    进门重阳先问“杨叔叔好”。杨胜摸摸他的头,笑着对黄麒麟说:“黄大哥,你把小重阳调教得多有礼性,潍坊城的小孩儿俺看都比不上咱家小重阳。”

    坐下说话。

    说到了正宣传得紧的三线建设,杨胜半开玩笑地说,要是俺会开大卡车,俺就报名支援三线去了。

    黄麒麟笑问道:“怎么说这话?”

    杨胜说:“会开卡车的,给得工资高,又管吃管住;俺这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不如到那里忙忙的实在。”

    黄麒麟笑笑:“那倒也是。”

    本是说着无意的话,黄麒麟听者有意,倒动了心思。他正想着弄点儿钱,将学校里改善一下;再者有了钱,动员那些辍学的孩子回到学校来,也更容易些。

    回到小黄庄,他问了村干部这事情。

    村干部说,有,有这事情;乡上给了任务,让各村动员村上的青壮劳力支援三线建设,还要到西北去。

    黄麒麟问,那有没有报酬呢?

    村干部:有!给得还不少呢,每人每天记满工分,还管吃管住呢!黄校长,你问这干什么?

    虽是满工分,但一天两角多钱,算下来一年的钱离黄麒麟心目中的数字还有一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