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二节 磐石一般的友谊破裂了
而赫鲁晓夫则认为中.共是骄狂了,解放前答应的在政治上听从苏共的领导,怎么,现在坐稳了江山翅膀硬了就忘了承诺了?
而随后的波兰、匈牙利事变,中国派周恩.来赴东欧斡旋,使苏联认为是中.共插手苏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让苏联政府很不满难以接受、赫鲁晓夫很生气——你是我的小弟,现在竟和我争起势力范围来了。
赫鲁晓夫开始重新评估起和中国的关系起来——这个仅次于苏联的最大社会主义国家,原先认为是自己最强有力的手下小弟,现在看来其有野心,竟要变成自己大哥地位的最大危胁者。
与北朝鲜、北越、波兰、罗马尼亚等听话的小弟比起来,苏联感到了中国这个小弟的强硬和桀傲不训。而阿尔巴尼亚这个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小弟,突然旗帜鲜明的站在中国这一边,令在会议当场的赫鲁晓夫感到十分吃惊和难堪,恼羞成怒——苏联更感觉到了中国对自身老大地位威胁的危机感。
苏联提出要与中国合建“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的做法被断然否定后,更是激怒了赫鲁晓夫。
而赫鲁晓夫也象西方那些国家一样,攻击和嘲笑中.共所搞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也惹恼了毛泽.东。
苏联所提出的合作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合作成立“联合舰队”,其实就是变相地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控制中国本就薄弱的海军力量和海岸线。毛泽.东当然拒绝,虽然苏联在此观点上“很不理解”、很生气。
他对党内同志批评苏联说“不要以为在研制原子弹问题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帮助,就可以无止境地索求”。
中苏关系开始交恶。赫鲁晓夫决定撕毁对华经济、军事合同,以停止对华援助和撤走专家来扼制、报复中国。
中苏的蜜月期结束了,“磐石一般的阶级友谊”也破裂了。
.
经过大半年的辛勤,看着小土坡上已长到几尺高的小树,在风中轻轻摆动,黄麒麟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
寅吃卯粮,卯粮也有穷尽的时候。人民公社集体食堂有些办不下去了。虽然国家仍没改变这种做法,并在积极出台各种指导办法,比如说在农忙时集体食堂照常,农闲时让村民们回家自己做饭等。但有粮什么都好办;无粮指导意见再好,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小黄庄也象全国许多地方一样,集体食堂办不下去了。大家又从共.产主义社会退回到了按劳计工分的社会主义来了。
但先要顾眼前,工分要到年底才结算分钱、分口粮,眼下家里锅灶都大炼钢铁交了、存粮被收到人民公社集体食堂了;锅没有了都好办,不说了,家里只剩一丁点的粮食,可怎么办啊?
老支书发火了,骂村干部:你们这帮混帐,虎啊?大伙儿马上就要断顿了,还顾着面子、成绩,赶紧向乡上申请救济粮啊!
可全乡又不是小黄庄一村有这样的情况,乡上哪有这些救济粮发放;国家也并不是昌乐县一个县,哪能都照顾得过来。
屋漏偏逢连阴云。
“大跃.进”亩产上万斤只是个虚幻的泡沫,当不得实物充饥的;大炼钢铁又荒了当年的农业;集体食堂前期,“共.产主义生活”所造成的浪费和消耗,都是造成粮食紧张的原因。而之前中国为了发展军事工业,向东欧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粮食换取外汇——那也没办法,也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来出口;更是加剧了粮食的紧张。
一张席卷全国的饥荒乌云,正慢慢覆盖向全国。
地方上为了政绩,“浮夸风”、虚报粮食产量;使觉察到了这场危机的中央,对危机的严重程度估计不够。
而这时苏联政府确实有向中国索取债务、借机压垮中国经济的想法;但赫鲁晓夫反过来一想,与其将中国推到敌对的一面,不如趁这机会胡萝卜加大棒,使中国重新俯首贴耳甘愿做自己的小弟,于是向中国表示,如果中国能改变态度,愿向面临经济困难的中国提供援手。
然而中.共的领导人很有骨气,拒绝苏联有目的的帮助,偿还所欠其的债务——并在本可以按合约分批偿还的情况下,决定提前还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