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口舌如刀-第3/6页
黛玉便是担心贾琮将她送到巡盐衙门后不管,家中只有父亲的几个姨娘,她怎可依靠姨娘过活。
三哥哥既然愿意带上她去江宁,她自是无不可。
这一路行来,两个人朝夕相处,已是比亲兄妹还要亲近,黛玉对贾琮的依赖与信任,已不亚于对林如海了。
次日午后,船只在江宁码头靠岸,贾琮站在船板上环视一圈,见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码头上。
莫非还有其他的人也在这个时候到达?他心中疑惑。
长长的红色地毯从码头一直铺向街道,场面已经被清理干净了。
一个中年男子,身穿儒袍,快步走来。
他面色略白,一身儒雅气质,颌下留须,一双眼睛精光内敛,朝贾琮道,“小师弟,我是熊家大师兄,前来接你!”
贾琮忙上前行礼,不解地朝岸上望了一圈,“不知今日还有谁在此靠岸?”
“并无,只有小师弟!”熊廷言也在打量这小师弟,见他年岁不足,却沉稳有余,才放下心来,“小师弟一手好字,文采裴然,江南这边的学子们多有仰慕,听闻师弟今日到达,前来相迎!”
贾琮一下子便明白了,笑了一声,“怕是考校我的吧?”
“他们如此,虽有些无礼,但法不责众,人数占多,师弟能忍则忍吧!”
熊廷言与贾琮第一次见面,此言,所谓交浅言深了,但他也是真没把贾琮见外,如此教导,也是因看小师弟比他儿子年岁还小的缘故。
贾琮也并不见外,心中对这些学子们却是不以为然。
余庆堂孟季希也过来了,他与熊廷言均是江南人士,也有几分交情,提点贾琮道,“老弟,这里头江南世家子弟不少呢!”
贾琮却也并不放在心上,“我只是来守孝,难不成我得罪了这些人,他们会掘了我的祖坟不成?”
熊廷言与孟季希均是愕然。
贾琮虽只是从八品的翰林典籍,但他本身是宁国府的承爵人,母亲是皇上敕封的三品诰命,又是皇子的伴读,还有幸为太上皇的寿宴抄写《道德经》绣经的蓝本,于南边这些远离京城的官员来说,不亚于天使了。
江宁府的官员们均是等候在码头上,学子们浩浩荡荡,看到贾琮过来,均是指指点点,显然是没把他放在心上。
贾琮依旧穿一身素衣,快步从船上下来,面对巍巍赫赫的人群,他也并没有胆怯,而是稳步走上前去,与江宁府一干官员见礼,落落大方,款款大度,不见一丝怯色,众人无不惊讶。
江宁知府马岩道,“贾小大人算得我半个江宁人,这一次也是荣归故里,本官略备素宴,为贾小大人接风,还请贾小大人赏脸。”
贾琮本是扶灵而归,照理,他是不用惊动地方官,但因捐献了那十三万两银子,皇帝不但下旨安排了官船,还责令了沿途的驿站官员提供便利。
虽贾琮并没有多打扰沿途的驿站和州县,但天底下人,都知道,贾琮身上的圣眷之隆。
“照理,马大人设宴,琮当不该推辞,只这一次情况实在特殊,琮何敢将外祖与母亲灵柩放置一边,前往赴宴。此举实乃不孝,还请马大人并一众大人们见谅!”
说着,贾琮一揖到底,态度之诚恳,面容之凄哀,实令人动容。
马岩也知,若贾琮果真有点本事,这一顿素宴,贾琮必定要拒绝,他也只是客气而已。
马岩却没想到,贾琮果真是拒绝了,以为是熊廷言指点,笑道,“想必,熊大公子是早就安排好了,本官倒是显得多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