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口舌如刀



    按照既定的计划,船将靠在淮安补给。

    再往南走个五六天的功夫,便到了苏州,从苏州换河道往东,便到江宁。

    “明日,船在淮安停靠,我让人带你去淮安逛逛,喜欢买什么就买点什么。”

    一起用过晚饭后,贾琮与黛玉坐在窗边喝茶。

    黛玉瞪大了一双眼睛看着贾琮,“三哥哥,你不知道女孩子不能在外面抛头露面的吗?”

    “你是女孩子吗?你年纪这么小,才七岁,分明是女娃娃。”贾琮笑道。

    见黛玉又鼓起了腮帮子,如同一只小仓鼠般,贾琮正色道,“古人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道是为什么吗?”

    黛玉摇摇头,她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但每每,三哥哥总是有新解,是以,她知道三哥哥这般问,必然是有深意的。

    “你读万卷书的时候,局限于你的书房内,虽然书中有万千世界,可入了你的眼,也只是一些理性认识,但你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世界的时候,是感性认识,两种认识于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黛玉略有所思,她并不能理解这些话的意思,因为她这辈子,出过的最远的门便是二门。

    她从苏州到京都,走水路也有几千里远,可一直在船上,便是看到了大千世界,也只是从船窗往外看,眼界何其小。

    “三哥哥会和我一块儿去看吗?”黛玉难免胆怯。

    贾琮守孝,若是公然去逛街,落入人的眼不合适,他在诸般事情上虽然很大胆,却也知道,若他果真肆意妄为,不遵任何礼法,必然会被这个社会排挤,抛弃。

    而黛玉,只是从未出过门,才会胆怯,害怕,一旦她跨出了门槛,走入外面的世界,她的胆子也必然会大起来。

    古代的女人,之所以头发长,见识短,是因为,她们的世界局限于后院,从未见识过,何来的见识?

    而贾琮,之所以愿意要让黛玉去见识一些,是因为从血缘来说,黛玉是他的表妹,从感情来说,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贾琮便一直被黛玉深深吸引。

    她何其可怜,在贾家后院里头,无所依靠,熬了十年之久,唯一见过的男人只有宝玉。

    因为太新奇了,又太害怕了,明知三哥哥不能去逛街,黛玉还是忍不住问了出声。

    “别怕!”贾琮知道,走出第一步很艰难,但走出了第一步后,后面的步步都非常精彩,“我会让奎叔陪你去,他是个年迈的老人,让他带着亲兵们在一旁看顾你,你带上紫鹃和两位嬷嬷,必不会有事。“

    夏进这次假公济私,派了京卫的人跟着,领头的是百户穆斌,贾琮也派了他领几个人跟在黛玉的身后。

    黛玉既兴奋又紧张,一夜里头,翻来覆去,直到了夜半三更才睡着。

    早上起得晚了一些,贾琮已经练好了拳,正在练习射箭了。

    黛玉用过了早膳,领着一群丫鬟婆子,奎叔领了人前后左右地散在她的周围,她一步三回头地上了岸,

    淮安府也是一座大府城,辖六县,领两州,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

    进了城门,便是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群,街道两边,除了鳞次栉比的商铺,担货的,玩杂耍的,卖糖葫芦的……林林总总,令黛玉应接不暇。

    马车在一处银楼前停下,王嬷嬷扶着黛玉下了马车,她望着眼前高耸的银楼,有些茫然。

    “二爷说了,先带姑娘去银楼逛逛,姑娘若是看中了什么首饰,先买下来。姑娘如今虽未出孝,暂时先攒着,将来总能用得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