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命中谁注定



    时间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时间是东西吗……总之,太奇怪太让人无奈。我拉扯着我娘的大红嫁妆箱上秦云师范的事仿佛还在昨天,今天,我们就已开始试讲,见习,准备离开秦云师范,奔赴各个山沟沟里去当小学老师。这个现实,从师范开学的第一场入学教育大会上,校长就斩钉截铁地讲了出来,但同学们似乎集体漏听、误解了,把三四年的师范生活过得诗情画意、轻舞飞扬。

    所以,当我们通过了三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考试,通过了普通话测试,开始战战兢兢在全班师生面前,逐人试讲时,我们才如梦初醒,发现“小学老师”的人生已经结结实实铺开在眼前。

    大多数同学,只能选择灰头土脸地接受,一个个像被剪掉翅膀的鸟儿,像被拴到磨槽的驴子。那少数同学呢?据我自己的感觉和观察,那少数不屈从小学教师命运的同学,大致分成两个极端,一种是像我一样欣喜接受,以为结束四年混沌的师范生活,开辟一种独立的、自由自在的新生活肯定是好事。另一种,是像余捷、刘景田那样的,拼尽全力抗拒、改变小学教师命运的同学。

    我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生,说好听点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说不好听,就是随波逐流、庸庸碌碌。

    不说也罢。

    奇怪的是,站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回望我少年时走得近的同学,白露、余婕、李菊……竟大多都很优秀。这当然不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很可能是优劣互补吧,谁知道呢。难能可贵的是我竟然也不难为情,不感到压力山大。总之,我和余婕们虽然同为不同于芸芸众生的少数,却是两个极端。我这个低端的故事不说也罢,余婕的故事才有说头,才值得研究和学习。

    据科学家研究,每千人中就有三个智力超群的天才。按这个比例计算,我们这群从初中选拔的中专生,招考比在200:1左右,比如从凤仪县考到秦云师范866班的刘景田、杜月月和我,算起来就是二百人里挑一的尖子生。把我们三人后面的分母加起来是600,也就是说,我们三人中还达不到产生一个天才的概率。事实也是这样,有些天才是大器晚成。他们在少年时特别顽劣,根本不能和我这样全力以赴学习的“笨鸟”在类似中专考试这样的竞争中得胜。但是,在秦云师范每年毕业的三百人中,肯定有真正的天才。而国家也舍不得让这些天才成为孩子王,给了他们更高的出路——保送上师大。

    保送上师大的,必须是德才兼备、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超人。具体条件是:三年以上三好学生、成绩排名进过全校前十,同等条件下学生会干部加分、获奖加分、发表作品加分……以及种种闻所未闻的条条框框。

    按这些条条框框卡下来,我们866班进去了两人:刘景田和余婕。我们的班主任木老师非常高兴,因为,有些班一个都没进去。几天以后,木老师又垂头丧气的告知我们,按排名下来,刘景田和余婕都上不了师大,只能上师专,也就是大专。当然,学制也从四年变为两年。余婕当即表示放弃保送,选择就业。木老师当场呆若木鸡。

    若事情到此为止会如何呢?我根本无法揣测和预料,后来我问过余婕,余婕也没回答我,只是云淡风轻的一笑。这一笑,我倍感人与人之间的云泥之别,人的命运与命运之间的云泥之别。

    总之,那是一场关于秦云师范保送上大学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以余婕的完胜而结束——余婕被稳稳当当保送进师大。后来,师大毕业前夕,又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最后成为今天的博导。这是后话,以后再细说。

    时隔多年,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因岁月的沉淀而更加清楚。秦云师范当年保送上师大的4名学生、保送上师专的6名学生张榜公示后,和往年一样引起了一场舆论旋风,这10名学生再次成为校内外的新闻人物、人人艳羡的对象。而这年的风势因余婕放弃保送而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至于有多大,这样的影响是如何撼动了学校领导以及当地的教育部门的,我当时无从得知,现在也无法揣测和想象。总之,当这个保送名单公示后不久,秦云师范的校长易人。新来的校长顺从民意,以考代评,让有志于进入高级学府继续深造的师范生全部报名,然后进行严密的、不亚于高考的考试,以成绩的高低,决定保送名额。这次考试的结果,余婕以考试成绩第一的身份,保送进入师大读书。刘景田的名次我不知道,从他最后进入师专的结果看,肯定在第六名到第十名之间。至于其他8名学生是谁,我当时没记住,现在也不清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