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凡事有因果-第2/6页
相传,释迦牟尼佛对着所有弟子在讲经说法,忽然他叫起了阿难说:“你拿一个桶子,到前方五里路远的一个小村庄,向一个在井边洗衣服的老妇人,要一桶水回来,记得态度要客气和善一点。”
阿难点点头,拿着空桶子,往释迦牟尼佛指示的方向去要水。他想说,这么容易的事,一定轻易就能办妥世尊所交待的任务。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真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在井边洗衣服。
阿难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恭敬的作揖,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怒从心生,很生气的说:“不行,这口井只能给这村子里的人使用,任何外人,是不被允许的!”
接着就赶阿难走了,任由阿难苦苦哀求也不为所动!阿难无奈,只有带着空桶回去。他将他所遭遇的种种情形,娓娓的向释迦牟尼佛和在场的弟子道来。释迦牟尼佛点点头,示意阿难坐下,接着他叫舍利弗去。
舍利弗一样走啊走的,走到了那村庄;一样见到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妇还在井边洗衣服。
舍利弗一样很有礼貌的向这位老妇人说:“老人家啊老人家,可以跟你要一桶水吗?”
那老妇一抬起头望见这年轻人,不由得心花怒放,彷佛见了一个很投缘的亲人。她很高兴的说:“行!行!来来,我来帮你打水……”
打好一桶水给舍利弗后,又叫他等一下;老妇人匆忙的回家拿一些斋食叫舍利弗带着路上吃。
舍利弗带了整桶水回去,将他所遇到的种种情形,也娓娓的向释迦牟尼佛和在场的弟子道来……
释迦牟尼佛点点头一样示意舍利弗坐下。阿难和在场弟子就很纳闷、疑惑,问世尊是何种因缘?造成阿难和舍利弗这两人有这么大的差别。
释迦牟尼佛开示说道:在远劫前的一世,这位老妇沦为畜牲道,是只老鼠;牠死在路边被烈日艳阳暴晒着……。阿难那时候是个赶货经商的商贾,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嫌恶之心,掩鼻而过……舍利弗那时是个正要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见到这只死老鼠,心中起了怜悯之心,顺手捧把泥土将牠掩盖。
经久远劫以后,现在他们见了面,产生这样不同的差别待遇。众人可以想象……
小小的起心动念,就有如此大的善恶果报,何况是直接加诸痛苦在人身上呢!
听了释迦牟尼的**故事,使我对因果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和领悟,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背后都有因果的影子在里面啊。
也许是我现在的经历的多了,有些事情说出来他们一时还难以接受。
吃饭时,跟父母他们讨论起古人的轮回观来,当我讲到这个话题时,他们明显都是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认为人的生命哪里存在什么轮回,这太可笑了。
我并没有马上反驳他们的话语,而是说道:“茫茫宇宙,浩瀚无际。**之中,奇闻异事之多,也难以记述。单就生命的轮回话题,从古至今探索不尽。日有东升西落,四季有轮回交替,十二时辰循环相继,就包括人的生命从生老病死,然后,再到生老病死,从古至今,延续不断,繁衍不息。”
我向父母他们说出了,历史的真实,因为轮回的说法最早来自于佛教,自从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渐渐兴起轮回的概念。随着文化的演变,轮回之说溶在汉文化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