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行宫落成-第2/2页



  等房玄龄走后,崔澈随即又看向窦建德,说道:

  “我在安平县的时候,就经常听说你的事迹。

  “你平素勤俭节约,却能仗义疏财,这些都是我喜爱的品德。

  “今夜将伱唤来,便是希望你能与我一同去往岐州,也可以趁此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

  “若是觉得与我志趣不能相投,崔某绝不为难,自当赐金将你放还。”

  窦建德闻言,感动道:

  “我家世代务农,而明公累世簪缨,建德何德何能,竟受明公如此看重,又怎敢弃主而去。”

  崔澈拍着他的肩膀,勉励道:

  “大丈夫不问出身,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你好生为我做事,将来我必为你求得官爵,也让你的子孙后代,能够出自簪缨之家。”

  崔澈如今当然不可能与窦建德交心,故而也只是说为他求得官爵,而不是赏赐官爵。

  窦建德闻言大喜,他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可不就是为了这句达人知命。

  毋庸置疑,崔澈便是天底下有数的极为达人之一,这一点,从杨坚派遣崔澈与高颎一同视察仁寿宫,便能窥见一二。

  在杨坚的眼里,崔澈与高颎身份等同。

  大家都是国公、上柱国,区别在于高颎为相,但崔澈也是民部尚书,这要搁在汉朝,大小也是位计相。

  翌日清晨,崔澈便匆匆忙忙入宫向杨坚辞行,高颎此时也正在殿中。

  杨坚叮嘱二人仔细视察,眼见夏季将近,再过些时日,杨坚就要北巡岐州,往仁寿宫避暑,到时候等住进去了再发现存在问题,性质可就严重了。

  无论是查验的崔澈、高颎,还是督造仁寿宫的杨素,三人都逃不开责罚。

  崔澈与高颎躬身应命,随后请辞,一同离开大殿。

  二人并肩行走在宫城当中,在距离广阳门不远的时候,高颎突然说道:

  “邳公(苏威)弹劾太子,想必是由燕公唆使。”

   下一章在十二点前,凌晨还有

    

   

  (本章完).

  采莲的何田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