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第6/7页
“噢,赵老师,原来拜菩萨念经,暗藏着这么大的智慧。”
“嗯,你母亲虽然出生贫寒,识字不多,却慧根不浅。下下人有上上智,也可以这么说吧。诸佛妙理,非关文字。禅宗第一条原理就是‘破文字执’。禅宗主张不列文字,任何真理领悟都不在于对文字概念的执着。你们语文老师常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也是这个道理。然而,事实上在佛教各宗派中,禅宗留下的文字却是最多的。这看起来很自相矛盾,其实不然。在参禅时,得对话。传承得把佛法告诉人家,这就需要语言和文字来传达。主张不列文字的意思是告诫参禅人不要对于文字概念的执着。禅宗的真正奠基人就是六祖慧能。可以这么说《六祖坛经》不仅是咱们民族最高智慧也是人类最高智慧。智慧经典著作在于启发悟性,人与人之间的悟性领会千差万别,能不能悟道,那就看缘分了。而什么是‘悟’,‘悟’就是‘如桶底子脱’,就是把你身上装满‘苦水’的桶,瞬间倒掉。忽然之间,让你发现过去堆积在身上的问题,全部都不再是问题。这就是开‘悟’了。也就是见到本心,见性成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悟’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无法言说,是瞬间顿悟。这才有禅宗主张不列文字的说法,咬文嚼字不是学佛者要做的东西而是佛学者做的或者说是学者做的,学佛的根本是为了达到顿悟而不是研究文字概念。就跟老子《道德经》第一句话说的‘道可道,非常道。’是一样的道理,这些圣人智慧实在太高了。然而学者是把真理或‘佛’或‘道’,给知识化、规定化、具体化,因此,学者是悟不到真理的。”
“那以后,我也要帮我母亲多拜拜观音菩萨。”
“修心,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诚,在于感悟。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无法言说的东西。就跟刚才我说的《道德经》里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智慧靠的就是感悟。菩萨不是成菩萨以后,才去渡人。是因为渡人多了,后才成菩萨。不要脱离现实生活刻意去追求佛法修心,正如六祖慧能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迷信与智慧的区别就在这里。”
“嗯,赵老师,我们就在这家‘樟树小吃店’,吃吧。”
“好的,这家店口味不错。”
“赵老师,我哥也想做小吃生意,就是不知道如何入门呐。”
“民以食为天。我们药膳镇没有企业,没有工厂。小吃店生意倒是很好。你哥现在腿瘸了,脚底吃不了劲,上山下田做农活不行。又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什么技术能力。人嘛,活着总要学会赚钱谋生,总要会养活自己和家人。学一门做小吃手艺,我看挺好的。”
“咱们药膳镇小吃总有淡淡的中草药清香。只是不同小吃店里的中草药清香略有各异。我都很喜欢吃。”
“自古以来,我们民族中草药,既可入药救人,也可入食饱腹,药膳同源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当然,也要行家才能,毕竟,有些中草药是有毒性甚至剧毒的,不可乱用。你看,咱们药膳镇小吃店手艺,都是传内不传外。这是人家生意经,也叫特色或独家秘方,是保密的。生意人为了保住自己饭碗也是小心翼翼的。这很正常,赚钱竞争很激烈。”
“这么说,我哥想学小吃生意,门都没有了?”
“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爷会给饭吃的。这样吧,‘樟树小吃店’的老板,也是我姨夫家的亲戚。他生了好几个女儿,就是生不到儿子。这粗活,还是要男的来做好,他们也一直在物色帮手。我看,你爹娘都是本分善良的人,你们兄弟俩也是诚实可靠。我就帮你哥介绍一下。能不能学到本事,就靠你哥的造化吧。”
“赵老师,你真好。我先代哥哥感谢你了。”
“快别这么说,一个要招人,一个要找工作,我只是在中间搭个桥,生活不容易呀。正是这样,人才要努力。”
“赵老师,咱们药膳镇街道,为什么都叫十三街呢?就叫东街、西街、南街、北街,不好吗?”
“因为我们山区小镇,土地少,除了生活区外,还要预留水稻田。曾经,镇里工作人员也去山脚开辟新村,觉得山脚空气更好,水更清,更适合居住。花了一大笔钱,陆陆续续住进了几家人,结果爆发了山洪,瞬间就把新村掩埋了,真是惨不忍睹。这么大的事,惊动了上级的领导。罢官免职,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大堆。从此以后,大家都挤在镇街上。使得咱们穷山镇地块,变成了寸土寸金。为了节省用地,镇里就把东、西、南、北,四条街都设为一百三十米长,乡亲们就把它们称为一百三十街,后又改称为十三街。还是十三街好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