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张浚(下)-第3/6页





    “德远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张浚闻言,却是就算有辩解的心思也不知该说什么好。赵鼎的这番话实在是一语双关,仔细一想,他在书中其实不缺智谋和勇气,却事事都在关键之处短了一截。吕祉、郦琼和王德之间的矛盾他可能先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听说过吗?还不是等到见势不妙才慌忙去想主意。而至于那个秦桧……他更是忍不住想要以手扶额,听起来似乎之前自己真的还能对他推崇备至的?难道自己是为了对付赵鼎他们,把秦桧给弄进了中枢,事后却又意识到自己识人不明,这才来和官家说些什么“近与共事,方知其暗”之类没用的废话……最后兜了个大圈子,官家不还是把赵鼎给弄回来了?

    所以自己在书里到底是图什么啊?也不是没有努力去做事,也不是没有花心思,但最后呢?有些事却还不如不做?

    他现在又想起当日刘子羽和他算的那笔账了,当时自己不信,现在却不得不承认,如果但凡只要努力做了事就会有收获的话,那治天下也未免太儿戏了吧?但话又说回来……只说努力了不一定就能成事,但躺着不动什么都不干,就更没指望了吧!

    不管怎么说,有些事不管有用没用,总还是要有人尽力而为的。他张德远就算被人嘲笑在做无用功,但只要对得起自己的信念,对得起国家,那做了便算不上后悔。

    他的眼神重又变得坚定起来。

    其余众人自然不知道张浚自己心里的诸多念头,但观其人神色稍微和缓了一些,也皆是感到欣慰了不少。毕竟在座的诸位都算得上是这个大宋的精英人物,心思也俱是通透玲珑之辈,倒还不至于真就和这本没头没脑的伪书那般置气,书中之人的行状举止更多时候在他们看来是存了对他们自己的一二分警醒提点之意的。就算他们现在做得还不错,也要时刻引以为戒,不然这下场可都白纸黑字地写着呢。

    张浚之前一口气读了那么多,情绪又是大起大落那般激动,此时不说有些疲惫,也有些不耐了。他靠回椅子上,除了先前一直在随口吃着的果盘蜜饯之类,又弄了一碗鱼羹喝着,示意众人自己要稍微歇息一会儿,大家也都请自便。

    只是张浚其人毕竟是蜀中名门大户出身——甚至还自称留侯张良之后呢!一碗鱼羹吃完似乎仍觉得有些不尽兴,而后又弄出一个砂锅,里面俨然是大块的羊肉,除了加葱、花椒之类的香料以外,他还又敲碎了几枚杏仁放进去。瞥见一旁赵鼎有些疑惑的眼神,他带着几分笑意解释道:“将杏仁加进去一起用活水焖煮会让羊肉更容易煮得又酥又烂,元镇兄可也要尝一尝?”

    对面几位武将自是平素对吃食就没有多么讲究,而就算是在座的几位相公还有地方文官要员,真要说出身世家名门的也就吕公相和小林学士了。赵鼎这个做了近二十年开封府士曹的老基层公务员,在靖康之前也是个两袖清风的正人君子,靠那点俸禄是连正经馆子都舍不得吃的,以至于平时家里只能在蔡河南买些便宜的羊头、羊皮打打牙祭,连羊肉都舍不得吃几块,又如何见过这般精细做法?当即便点头称好,二人现在就这一个砂锅吃得尽兴,仿佛回到了昔日在太学**患难的岁月,却是全然忘了之前双方还在那本书中各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奇怪争斗。

    吕公相看在眼里,只是轻叹一声。席间众人行状正好印证了官家除夕那日来他家中的那些言语,汉武用人后来者居上,而他们的官家则干脆承认贫贱者更易得志。而像自己这种家中四代平章军国重事的,官家直接明说了,能够做到如今这个公相的位子那也是明道宫中赶得巧,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可话又说回来,也就是这样的乱世官家才有机会将原本固化的朝堂阶级这般肆意重组了。毕竟靖康之变不光将丰亨豫大的旧梦给砸了个粉碎,连带着那些高门贵胄也变得一无是处了,而在座诸人不也正是把握住了这样的风云际遇,才会以如今的模样齐聚一堂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