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艰难就业路-第2/3页



简单的和母亲说了下自己的情况后,父亲张令就接过了电话。见是父亲在电话那头,张朝便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自己现在要不要回老家,老家的就业情况如何?

张令沉默了几秒钟才答道:“朝阿子,如果你觉得外面待不习惯,回来就是,现在县里发展的很不错,你一个研究生找工作肯定是随随便便。不过你要是能在大城市找到工作,就还是在大城市里好些。”

听完父亲的建议,张朝在心中吐了一口气,其实在自己心中还是希望能够留在大城市,至少不要是老家的小县城,刚才他其实真的很害怕父母开口让自己回去就业。电话打完后,更加坚定了张朝留在大城市的决心。张朝给自己定了条底线,如果省会不行的话,最差也要去一个地级市。

时间到了12月下旬后,导师又组织了一年一度的课题组大聚会。张朝本来是不太想去的,毕竟自己现在工作都还没有影儿,而同门已经有了好去处。但拗不过导师亲自打电话过来‘邀请’,张朝还是去了。也正是在这次聚会上,导师给张朝指了一条道。

在得知张朝现在还没地方去后,他告诉张朝,海丘师范学院前两年改制,升本成功,人手缺的厉害,让张朝可以去试试。

聚会结束后,张朝就去工作间用电脑搜索了一下,海丘师范学院位于淮庆省海丘市,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和导师说的一样,之前是专科,这两年才升为本科。官网首页还挂着招录通知,看来确实很缺人。

点开招录通知一看,发现招录的数量虽然不少,但大部分岗位都是辅导员,只有极少部分其他岗位。本来看辅导员人数多,张朝是想尝试考一下辅导员岗,毕竟进面的概率大。但一看到上面明确标注了‘需要入住学生寝室’和‘24小时开机’两条,张朝就果断pass了。

剩下的岗位中,专任教师基本都要博士,只有哲学理论和心理学两个教师岗让硕士学历报考。张朝能够报考的,除了辅导员就只有行政岗了。行政岗的数量极少,只有三个岗位:党政办公室、统一战线工作部、科技处(社科处)。

三个岗位中,党政办公室直接抓住了张朝的眼球,因为这个岗位明确走的是行政路线,而且直接定岗职员八级。张朝在网上查了一下,事业单位的职员八级相当于政府部门的副科了。这对祖上三辈都没出大官的张朝来说,心中难免又再次幻想了起来。

张朝仔细看了下党政办公室的限定条件,确定能够报考后,张朝本来想直接报名,但因为比较晚了,系统关闭,只好明天再来。

第二天中午,再次来到工作间,张朝刚准备报名,大姐张珠就打来电话关心自己。在电话中,张朝先是说了下近况,然后把自己打算报考海丘师范学院的消息告诉了她。张珠在电话里告诉自己,党政办公室虽然听起来威风,但工作强度很大,而且报考的人数肯定多,稳妥起见,建议她报考科技处。

张珠比张朝大六岁,在老家的县城当公务员,算是很有出息的了。虽然现在还只是普通科员,但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她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人生经历都远高于张朝,所以对于她的建议张朝都会认真思考。

和大姐沟通结束后,没一会儿,二姐张娜也给张朝打了个电话,和大姐一样,她也建议张朝报考科技处。二姐比张朝大三岁,985院校的硕士,在外企工作,也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在经过反复的斗争后,张朝最后选择报考了科技处。

张朝进行报考时,距离笔试时间只剩下两周不到。不过好在之前尝试过考东海省的事业单位,虽然没有考上,但基础还是打下了。所以这段时间李,张朝并没有觉得很赶,而是系统性的进行了刷题和梳理。出发前的一天,张朝人生第一次尝试着在网上订房,但不管怎么操作,最后一步就是付不了款,这次订房也只好不了了之。

东海省到海丘市没有直达车,需要在淮庆省的省会庆州市中转,而且还只有绿皮车。上午9点上车,下车时已经是晚7点了。张朝整个人是腰酸背痛,精神也颓的很,但为了节省时间和房费,也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张朝就直接坐转运车,来到长途汽车站,虽然路上堵了一下车,好在还是赶上了去海丘市的最后一班班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