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艰难就业路



2012年12月,东海师范大学,作为一名研三生的张朝,此刻正为了找工作而感到焦头烂额。

作为一名城乡规划学的学生,刚读研的时候自己是完全不料想到现在的情况。得益于土地二调,在张朝研一、研二时,专业的就业形式是一片大好。当时大家还互相开玩笑,毕业后绝对不去考编制和读博,一门心思搞大钱。

但现实的情况却是,自己接连在东海省省考、国考上滑铁卢。而读博这条路呢,也因为自己之前心高气傲,没有和导师搞好关系,一篇核心都没有,连本校的博士读不了。与之相对的是,寝室里的兄弟都有了不错的去处,一个去京南大学继续深造,一个省考进面,剩下的一个也已收到峡口水电集团的工作邀请,这进一步加深了张朝的忧虑。

张朝也尝试过进企业,但这条路走的也不顺畅。东海省位于华夏改开第一线,经济环境好,民营资本发展的很不错。其实如果只是单纯的找个事儿做,困难不大。但张朝始终不舍得转行,希望能够找一份能够发挥专业特长的工作。

所以为了能够专业对口,张朝一直都在看规划院的招录计划。省级规划院当时在其他省市还属于事业单位,但东海省就已经改制为国企,张朝向师兄们打听过,工资很高,待遇不错。

在师兄们的推荐下,张朝得到了一次笔试的机会。笔试当天,张朝是信心满满,还专门整理了一下衣着。不管怎么说,东海师范大学虽然不是985、211,但好赖也是省内重本,再加上自己硕士的学历,希望应该蛮大的。

但来到现场后,张朝发现来应试的居然有百多号人。笔试之前,一个中年男子将大家带到了一个大型会议室中侯考。候考过程中,坐在张朝旁边的大哥是个社牛,一直在向周围的人打听消息,张朝也‘被动’的知道了部分应试者的情况。

来这儿参加考试的就没有一个不具备硕士学历,而且都是省内外的知名高校,985的一大批。坐张朝旁边的大哥,还是一个海龟硕士,来自常青藤联盟,不知道是显摆还是习惯,嘴里时不时冒出一两个英文单词。就学历而言,张朝可能属于中下档了。不过这也吓不到张朝,毕竟都已经来这儿坐着了,怎么着也要试试。

国企的笔试和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很不一样,全自主命题,只有五大题。当考官宣读着必须限定在7个小时内做完的时候,张朝心中是有一点想笑的,这么几道题怎么用得了7个小时。

考试从上午10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规定中途可以喝水、上厕所,但不能吃饭,做完了题可以随时交卷,试题是关于城乡规划和土地调整的实操。由于在研究生期间自己帮助老师做了不少横向,所以做起来还算是顺利。张朝估摸了一下,这么点内容,两个小时内应该可以做完。

但做完第三道题的时候,张朝觉得肚子有点饿了。抬头一看时间,居然已经来到下午3点了,而自己还有两道题没动笔。看来考试时间设定7个小时真的很有必要,张朝只好火急火燎的赶起了进度。

等到监考官收卷时,张朝是刚好把最后一副规划图画完。虽然还不知道答案,但交卷的那一刻张朝就知道自己是无法进入下一轮面试了。自己平时的积累还是太少,作出分析太过薄弱,给出的建议也是非常浅显。最关键的是,各种规划图画的过于潦草,这可是大忌。

走出考场的瞬间,张朝就觉得今天是来亏了,

不仅没考好,还干饿了一天。还在规划院周围有不少小吃店,吃了碗大份的鼎全肉片后,心情才舒畅了一些。虽然考的很差,但其实在张朝的心中还是报了一丝小幻想,希望自己能够爆个冷,能够进面。

东海省规划院的工作效率很高,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可以在网上查询相关成绩了。果不其然,幻想没有变为现实,张朝并没有进面。这一次‘落榜’后,张朝连着投了好几个市级规划院,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礼貌回绝。连番的打击甚至开始让张朝怀疑起自己的价值,自己真就这么差吗?

张朝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想寻求一下父母的意见,电话一接通,就从那边传来了母亲刘春英关切的言语:“小朝啊,最近在那边怎么样?钱还够用不,你最近找工作也需要钱...”母亲说话虽然絮絮叨叨,但却能安慰张朝那颗脆弱的心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