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回忆-第2/3页
“在下觉得,既然是忠孝仁义自然是忠于君主排在第一,人们也总说天地君亲师,可见君王地位应凌驾于百姓国家父母之上。”
周衡慷慨陈词,中气十足,几位考官也来的精神,赶紧提问起来。
“如此,若是有一天你的父母悖逆君王你该如何?”
“必杀之!”
周衡做出举刀的动作。
“你就不问原因,那可是你的父母?”
“天下百姓皆是君王的子民,所以君王即是我的父母,父母再大也不及君王大,我身为臣子怎可颠倒大小。”
周衡已把自己视为臣子,也不知哪来的勇气觉得这场殿试胜券在握。
几位考官并没有就此结束,商量了一会儿又问道。
“那若是有一天君王无德,百姓饥寒揭竿而起,如秦之二世、隋之炀帝又当如何?”
周衡眉头一蹙,脸上杀气十足道。
“乱民犯上必杀之。”
“君王无德却要杀百姓?”
几位考官一脸惊讶,似乎也不能接受他所说。
“自然,君王乃天子,受天命统治万民,乡野草民不过是活不下去而已怎可犯上作乱、违背天命,乱民非民,若不杀之怎可稳定天下。”
周衡说话之时脸不红、心不跳甚至周身满是正气,丝毫不觉得不对,这一点即便是三位考官也觉得佩服不已,但还是把这位考生打发了出去。
周衡出去之后他们再次摇头苦笑,不过这次苦笑之中还有一丝嘲讽、唾弃,右边那名考官直接将他的册子扔进“淘汰”筐。
之后的时间里他们又审查了多位考生,结果有好有坏。
“这是最后一名了,希望不再出现什么奇葩。”
主考官嘟囔了一句,当然这也是另外两名考官心中所想。
很快最后一名考生入场,他叫张端,并不像前面几位那样精壮,甚至有点消瘦,而且模样也要俊俏一些,等待他的还是那些问题。
“在下觉得,忠孝仁义不可简单的讲究谁先谁后,而是要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方可对症下药。”
“愿闻其详。”几位考官抖擞了一下精神,他们都觉得这个人或许会说出不一样的东西。
“首先,在下觉得君即国家,君王与国家本为一体,既然如此就不应该分开对待,忠与义应连为一体,以忠义称之。”
张端一手背于身后,挺直腰杆侃侃而谈。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说忠义比之仁、孝谁先谁后!但在下以为忠义与仁、孝未必一定要对立,只要君王贤明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
“我们不是在问你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是在问出现这种情况你该如何选择。”
考官们有些不满,觉得他是在回避问题。
“嗯,在下以为,还是先前那句话,不能简单区分先后,而应该寻找原因具体讨论。”
张端迟疑了一阵,又把先前的话搬了出来。
“具体一点。”考官们有些恼怒。
“倘若百姓饥寒揭竿而起是因为气候异常、收成不佳,应该奏请陛下减免赋税调粮赈灾…”
“那若是如此还无法解决呢?若原因是君王无德、横征暴敛呢?根本没有两全其美之策你当如何?不许回避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