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回忆



    20年前,大唐东都洛阳。

    “殿试开始!”

    随着一位低阶官员的叫喊,大唐最后一次武举殿试正式开始。

    武举是唐朝时期兴起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与文举有些类似,都是科举的一种,只不过考察的是人的武艺、兵法,中举之人会被授予军中官职。

    武举并不单单考察个人武力,还有一个殿试负责考察人的思想学识,以保证选拔之人忠于君王。不过武举不及文举,地位要低上一些,也不像文举殿试之时可以面见君王,他们最多见一些官员。

    “请第一名朱忠孝进场。”

    又一声大叫,朱忠孝随即从外走进来,这里是礼部专门进行殿试考察的屋子,说不上富丽堂皇但也气势慑人。

    主考的考官共有三人,他们坐在正上方依次排开,中间一人长得肥头大耳一看就是养尊处优,左右两人却非常瘦弱,真让人忍不住怀疑他们的俸禄是不是被前面那人贪墨了。三个人都已经上了年纪,脸色枯黄、皱纹遍布,若不是身居高位根本不会有人多看一眼。

    “你就是朱忠孝?武试第一名!”中间那名考官问道。

    “正是在下。”朱忠孝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倒是个好名字,又忠又孝啊!”

    说完哈哈大笑起来,左右两名考官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虽然知道他们是拿自己的名字打趣但朱忠孝也不敢动怒,他这个名字是父母所取,确实有那么一丝讨好君王的想法。

    “可惜自古忠孝难两全啊,其实何止是忠孝二字,儒生们总说忠孝仁义,于君王忠心、与父母孝顺、与百姓仁爱、于国家则讲究大义,那你觉得它们谁先谁后,如果有一天必须在其中选一个作为第一准则你当如何?”

    朱忠孝神色一凝,他知道考察已经开始了,为了这一天他饱读诗书早已有了应对之策。

    “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即百姓,社稷即为国家,百姓乃天下根本,百姓在则国家在,国家在则君王在,所以在下不才,觉得忠孝仁义应当以仁为先。”

    “你是说百姓比国家、君王更加重要?可若是国家灭亡百姓又怎能安然无恙,君王不在国家岂不大乱?”

    左边的枯瘦老头面无表情的问道,不过这难不倒朱忠孝。

    “国灭百姓自然受害,但只要百姓仍在国家就可重建,若有一天这中原百姓被北方胡人取代,即便国家还在也绝非故国。而若君王不在则有太子即位,国家又怎会大乱?所以忠孝仁义须以仁字为先!”

    三位考官没有任何动作,脸上也看不出任何表情,之后中间的那名考官继续问道。

    “嗯,你所说让我等大开眼界,这样你先下去等着,所有考生殿试完毕之后我们自会宣布结果。”

    “是。”

    朱忠孝遥遥一拜然后转身退了出去,不过就在他出去之后,右侧的那名考官直接将记录他武试结果的册子打了个大叉,然后扔进旁边的一个竹筐,那竹筐上清楚写着“淘汰”二字,之后三人都苦笑着摇了摇头,其中一人还说道。

    “可惜了,只会死读书。”

    接下来殿试仍在继续,第2名考生叫周衡,身材还算壮硕不过脸上总给人一股谄媚的感觉,而在之后的殿试之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几位考官又把先前的问题问了一遍,不过这叫周衡之人的回答却与朱忠孝截然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