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的军阀父亲-第2/4页





    是以,出生在魏晋,投胎是门学问,绝大部分人出生基本就确定好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以至于今后的职业规划,绝大部分都已经注定了。

    出生好的高门就算没什么才学,在九品中正制下,品评至少是五品起步,官职也是那种事少权重的清贵官职;而寒门子弟,哪怕再有才华,最高也不不会超过六品,授予的官职也是事多权轻的微末小吏。

    整个魏晋一朝,就流传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当然,发明九品中正制的陈群最开始的初衷也是好的,向曹丕建议实施这个政策,本质上还是想把地方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收归皇帝。古代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是趋势,也是政治正确。

    只是,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总会有出入,同理,几乎所有的制度在设计的初衷上都是好的,比如两汉的察举制,一开始确实能举荐有能力的人上来,后期就是变成了士族瓜分权力盛宴。

    现阶段的九品中正制也是同理,陈群想的挺好,后面司马家为了掌权,为了去拉拢士族,将权力让了许多出去,比如定品的州大中正,让渡于世家门阀,于是又变成了士族瓜分权力的盛宴,阶级上升的渠道又一次被堵死了,历史已经证明,上升通道被堵死的时代,政局往往动荡得厉害……

    其中东晋的特色政治——门阀政治,是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王朝中的顶峰。

    观前视后,无出其右!

    东晋小朝廷搬到建康以来,民间就流传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一开始受士族支持才坐上皇位的司马睿听说后,心虚的一批,于是某天上朝的时候,拍拍龙椅说:

    “茂弘(王导的字)啊,来,过来坐。”

    让王导和自己这个皇帝一起坐龙椅上以示恩宠,也有几分把王导架在火上烤、敲打敲打他的意思,结果人家王导也不愧是人老成精的政治家,怎么会犯这种政治错误呢!于是他坚决推辞不说,还义正词严地回了一句:

    “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意思就是天无二日,皇帝您就是我们唯一的太阳,您这个太阳都打算和光同尘了,天下百姓感受不到太阳爸爸的温暖了,可都没法活了。

    可见琅琊王氏恩宠之盛,权势之大,皇帝也是如芒在背,以至于侧目而视,甚至连皇帝也只能委婉地通过捧杀王导,才能让自己心里的极度不满流露出那么一丝丝。

    但同样的,话分两面,琅琊王氏获得的巨大权同样也是对当时对一穷二白皇帝的支持才有的,不可否认的是,门阀政治下,朝中权力几乎被高门瓜分殆尽,地方上同样有土著的世家大族,县官不如现管,皇帝虽然口含天宪,称曰天子,身份尊贵,但几乎政令难出,说的话不好使啊,本身就是人家士族扶持起来的皇权,腰杆想直一直都没那个硬气的实力。

    作为中央士族代表的王、谢、桓、庾四大家族却轮流把持朝政,家族势力的作为一股又一股的政治势力,来来往往你方唱罢我登场,东晋一百多年的政治好不热闹!

    王导虽然谦虚,品德不错,没有被权力迷昏眼,王家人可不都是王导这般。司马睿傀儡当久了,也想掌权,作为王导的堂兄的王敦,于是就悍然在荆州起兵清君侧,名义上是觉得有人在皇帝耳边吹风,想削权,陷害我等“忠臣”,跟当时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喊的借口一模一样“诛晁错,清君侧”……实际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要打掉司马睿伸出来想摸权力的爪子,而此刻的王导,却默许了王敦攻入京师维护琅琊王氏的宗族利益,打掉皇帝伸出的爪子,结果就是直接结果就是人家皇帝气急攻心,忧愤而死,被臣子气死的皇帝,果然政治家就没有小白兔,看似老好人的王导在自己利益受损的时候,下起手来也毫不含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